河南臺前縣63歲的朱師傅,年輕時每天要抽兩三包煙。2019年腦出血后,他咬牙戒掉了這個多年的習慣。本以為能安穩度日,沒想到2025年2月,他開始出現持續咳嗽、氣喘的癥狀。
起初,朱師傅以為是抽煙留下的老毛病。直到喘不過氣來,家人才帶他去河南省人民醫院豫東北醫院檢查。CT顯示"肺氣腫、雙肺炎性病變",醫生按炎癥治療,輸液十多天后咳嗽有所好轉。
但回家后情況急轉直下。4月份,朱師傅開始咳血,全家人都慌了。4月16日的增強CT檢查結果更令人擔憂:右肺上葉后段發現約10mm×8mm的結節狀密度增高影,考慮惡性占位,雙肺還有多發結節。
就在全家人不知所措時,朱師傅的女兒想起安徽的外祖母姚阿姨。2011年,姚阿姨的肺部問題就是在鄭州袁希福院長那里治好的。"現在79歲了,身體很好,還能下地干活。"女兒的話讓家人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他們立即開車前往鄭州。醫院走廊擠滿了候診的患者,他們等了一整天才見到袁院長。
診室里,朱師傅聲音沙啞地描述癥狀:"胸口疼、咳血,走四五百米就喘得厲害。"最近家人還發現他右耳后有個不痛不癢的軟包。袁院長仔細把脈、看舌苔后,制定了治療方案。
這時,女兒撥通了外祖母的視頻電話。屏幕里79歲的姚阿姨精神矍鑠:"院長好!什么時候來安徽玩啊?"這通電話讓診室里的氣氛輕松了不少。
不到20天,5月5日復診時,朱師傅的變化令人驚喜:"不悶氣了,幾十年打呼嚕的毛病好了,耳后的包變小了,咳血減輕,現在能走四五公里。"說著還站起來走了幾步給袁院長看。
袁院長調整了藥方:"現在舌苔偏膩微黃,加了幾味化痰祛濕的藥。"臨走時,女兒又說外祖母一直惦記著要招待袁院長,診室里再次響起笑聲。
從咳血不止到能走幾公里,朱師傅的經歷展示了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的重要性。當現代醫學檢查遇上傳統中醫調理,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