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赤俠
剛跟特朗普認完爹的呂特,為表達自己的一片孝心,迫不及待向中國發難了。
就在昨天,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發出警告:
巴西、中國和印度等堅持與俄羅斯貿易的國家將面臨"二級制裁"的嚴重打擊。
這番言論距離他在公開場合稱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為"爸爸"僅過去半月,兩個事件看似無關卻暗藏聯系:
通過迎合美國強硬派,換取北約在歐洲防務體系中的話語權。
中國外交部次日立即作出嚴正回應,強調中方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的立場,這已是近期中國外交部門第三次就類似威脅表明態度。
當我們將呂特的"制裁威脅"與"爸爸論"一起觀察,便能清晰看出一條從政治諂媚到經濟脅迫的行為邏輯鏈條,這種政治生態正深刻改變著二戰后的國際秩序基礎。
北約秘書長呂特的政治軌跡頗具戲劇性,這位荷蘭前首相在接任北約最高職務后,其公開言論屢次引發國際爭議。
最令人記憶猶新的是他在某次北約內部會議后的非正式談話中,將特朗普稱為"爸爸",迅速在全球政治圈引發嘩然。
這種刻意矮化自身政治地位的稱呼,實質是歐美政治精英對強權人物的諂媚文化體現。
早在2024年北約峰會上,呂特就曾公開稱贊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具有前瞻性"。
當國際組織領導人放棄平等尊嚴而選擇權力依附時,其政策取向必然趨向于單邊與強硬。
呂特發出的制裁威脅,本質上是對主權國家經濟自主權的粗暴干涉。
他聲稱:"那些仍在購買俄羅斯商品的國家比如巴西、印度和中國將面臨嚴重后果",并特別強調這些"二級制裁"將遠超常規經濟措施。
這種言論直接挑戰了現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國家主權平等原則。
然而,呂特發表這番講話時,同步呼吁將北約防空能力增強400%,要求成員國增加數千輛裝甲車和數百萬枚炮彈。
軍事擴張與經濟威脅的雙管齊下,暴露出北約某些領導人試圖通過制造"俄羅斯威脅論"來鞏固聯盟內部凝聚力的戰略意圖。
歷史經驗表明,這種建立在恐懼而非共識基礎上的聯盟關系,最終只會加劇國際緊張局勢。
根據WTO規定,成員國不得對非沖突第三方實施貿易限制。
但美國及其盟友近年來頻繁以"價值觀同盟"替代多邊規則,此次針對中巴印的制裁威脅,與其說是應對烏克蘭危機,不如說是維護西方經濟霸權的嘗試。
中國外交部的表態,代表了新興經濟體對單邊制裁的集體立場。
中方明確指出:"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這既是對呂特言論的直接回應,也是對國際社會發出的理性呼吁。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往來完全符合國際法和WTO規則。
北約試圖將自身與俄羅斯的對抗擴大為全球性經濟脅迫,這種"長臂管轄"的做法早已超出集體防御組織的合法權限。
與此同時,印度和巴西等國家也相繼對呂特的威脅表示不滿,印度外長蘇杰生更直言"21世紀的國際關系不應退回到殖民時代的強權邏輯"。
多國的共同抵制表明,北約某些領導人幻想中的"制裁霸權"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始終保持著相對平衡的立場,既反對武力改變現狀,也反對無限擴大制裁。這種原則性與靈活性兼備的外交策略,與北約非此即彼的對抗思維形成鮮明對比。
國際經濟制裁本應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最后手段,如今卻被某些政治人物濫用為日常施壓工具。
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增的制裁措施中,近60%缺乏明確的聯合國授權。這種"制裁泛濫"現象不僅損害了全球供應鏈穩定,更嚴重侵蝕了國際法治基礎。
呂特威脅對中印巴等國實施的"二級制裁",就是一種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的霸權行徑。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經濟制裁很少能達到預期政治目標,反而會給普通民眾帶來巨大苦難。
美國對古巴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封鎖未能改變其政治制度,卻導致古巴民眾長期面臨物資短缺;
同樣,西方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也未能結束烏克蘭危機,反而推高了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
美國對華貿易戰未能遏制中國科技發展,卻導致全球供應鏈紊亂。
如今北約若執意推行二級制裁,只會進一步削弱美元體系信用,加速替代性支付機制的成熟。
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公開質疑北約的"腦死亡"狀態,德國總理舒爾茨也多次強調歐洲戰略自主的重要性。
北約前最高軍事長官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認為,隨著美國對跨大西洋聯盟的承諾動搖,北約有可能解散,并轉變成歐洲條約組織。
如今呂特作為秘書長,其激進言論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掩蓋聯盟內部分歧而采取的過度補償行為。
這種"外強中干"的特征,在近期北約防務政策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一方面鼓吹軍事擴張,另一方面成員國軍費分攤爭議不斷;一方面高調支持烏克蘭,另一方面在是否直接參戰問題上意見分裂。
這種矛盾性決定了呂特的制裁威脅更多是政治姿態而非可行政策,其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操作性。
北約作為冷戰產物,本應隨冷戰結束而轉型,卻因美國的野心而延續對抗思維,將其打造成維護自身霸權統治的大殺器。
沒了蘇聯,還有南斯拉夫,后面還有俄羅斯,還有中國。總之,只要不屈從于美國,就是北約的敵人。
當國際組織領導人放棄中立客觀立場而淪為特定國家政治工具時,該組織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必將受到質疑。
在北約秘書長以"爸爸"稱呼特朗普的時候,他忘記了這個稱呼象征的其實是責任與庇護,而非索取與臣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