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伏天,高溫潮濕的氣候讓許多人倍感不適,然而在中醫專家齊巖醫生看來,這一時期卻是干燥癥患者調理身體的絕佳時機。從中醫理論出發,三伏天的自然氣候特點與人體生理變化相呼應,為改善津液代謝障礙提供了獨特條件。
陽氣充沛,助力津液輸布
齊巖醫生指出,干燥癥的核心問題往往不在于水分攝入不足,而是津液輸布功能障礙。三伏天作為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階段,人體陽氣也隨之充盈。中醫理論認為“陽化氣”,充足的陽氣能夠促進津液的蒸騰與輸布,使其更有效地滋養全身。對于表現為口干、眼干或皮膚干燥的患者而言,此時借助自然界的陽氣升發之力,可顯著改善局部干燥癥狀。
冬病夏治,調理根本病機
部分干燥癥狀的深層病因與寒濕阻滯或陽氣虛弱相關,這類情況常在冬季加重。齊巖醫生強調,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理論實踐的關鍵時期。通過溫補陽氣、祛除體內伏留的寒濕邪氣,可以從根本上恢復津液的正常代謝功能。這種調理方式不同于單純的補水潤燥,而是致力于重建人體內在的潤澤機制。
腠理開張,外治療效倍增
夏季人體腠理疏松,毛孔自然開泄,這一生理特點為外治法創造了有利條件。齊巖醫生建議,此時采用穴位貼敷、中藥熏蒸等外治手段,能夠更有效地刺激經絡運行,調節津液分布。例如肺燥患者可重點調理背部肺俞穴,腎陰不足者則可通過足部藥浴加強滋養效果。自然氣候與治療手段的協同作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辨證施治,避免調理誤區
齊巖醫生特別提醒,三伏天調理干燥癥需嚴格遵循辨證論治原則。陰虛燥熱體質者適宜滋陰生津,而氣滯濕阻型患者則需先理氣化濕。若不加辨證盲目補水,反而可能導致癥狀加重。此外,夏季汗出較多,在調理過程中需注意益氣固表,防止津液過度耗傷。
天人相應,把握調養時機
“中醫養生強調順應天時”,齊巖醫生解釋道。三伏天的氣候特點為干燥癥調理提供了天然優勢,若能結合個體體質特征,合理運用溫陽、滋陰、理氣等治法,往往能取得顯著效果。當然,具體調理方案仍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制定,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抓住這一年一度的調理黃金期,讓身體在炎炎夏日重獲潤澤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