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晉北,杏香涌動。大同市陽高縣獅子屯鄉的杏林里,金黃果實壓彎枝頭,杏農們穿梭在“金色海洋”中,無人機在樹冠間噴灑營養液,智能煙熏桶在田埂靜默守候——這幅科技與自然交融的豐收圖景,正是“三晉杏鄉”陽高縣今年的真實寫照。
氣候賦能:20萬畝杏園結出“致富果”
豐收的喜悅來之不易。陽高縣獨特的冷涼干旱氣候,賦予了這里杏果更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陽高縣約20萬畝杏園(鮮食杏3.75萬畝,仁用杏16.3萬畝)中,上千畝連片優產杏園星羅棋布,大接杏、金太陽、香白杏等品質優良的品種綴滿枝頭
科技守護: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
然而,今年的豐收挑戰重重——花期遭遇早春寒流。
農業與科技部門精準出擊,在災害高發區推廣“氣象哨兵實時監測+煙熏桶防凍+無人機飛防”的“防護墻”模式。疊加“疏果保優”、“葉面補肥”等精細化管理,優質果率從70%大幅躍升至90%,果徑60毫米以上的精品果比例顯著提升。科技帶頭人李平高興地說:“我們陽高杏個頭大、品質優、口感好,雖然今年遭受了嚴重的倒春寒,但我們采取了噴水、熏煙、打防凍液等措施,減產但不減收,收入還是可觀的。”
政府助力:干部直播帶貨 休閑農業升溫
龍泉鎮負責人介紹,該鎮現有鮮食杏2000余畝、仁用杏8000余畝,今年重點培育扶持“休閑農業”。采摘季里,鎮村干部紛紛走進杏園,化身推銷員,甚至通過直播帶貨助農增收。
“產地直郵+電商合作”讓枝頭鮮果直達消費者舌尖。物流網絡今年再添新翼:新增大同至廣州、成都的航空直達貨機,開通了通往上海、西安方向的高鐵專列。便捷的交通讓陽高杏暢銷北京、太原、西安、張家口等地,最遠抵達云南、廣州。晉鄉情土特產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四偉介紹,今年公司已售出1萬多單,與20多位網紅合作,收購了40多個杏園的8萬斤鮮杏,服務面積達600畝。燕窩村杏農張桂連欣喜地說:“今年,我們的杏基本上都從網上賣到天津、北京,那里的人都說好吃、個大。”
除了線上銷售火爆,陽高縣81個采摘村依托杏果資源,大力發展觀光采摘、農事體驗。把“春賞杏花、夏摘杏果”的文旅招牌越擦越亮。記者在采摘園看到,游客們提著果籃,在林間仔細挑選,迫不及待品嘗這份夏日的酸甜。游客李錦蕤說:“我是從市區過來的,都知道咱們陽高大接杏比較出名,個頭大,吃起來水分也比較充足,每年我都會來這片杏園給家里人和朋友們帶幾箱。”
從凍害侵襲到科技突圍,從田間地頭到云端市場,陽高縣20萬畝杏園正書寫著新時代的“杏”福故事。當沉甸甸的杏果化作農戶腰包里的鈔票,這片黃土地上的甜蜜事業,才剛剛開始。
(來源:大同日報)
(責編 黃晶 助編 劉靜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