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國林
◆徐悲鴻正在創作《毛主席在人民中》。
徐悲鴻(1895—1953),著名畫家,江蘇宜興人,早年留學德、法、意等國,中西繪畫兼長。所畫奔馬、人體,享譽海內外。曾在南京中央大學、廣州南國藝術學院任教,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擔任校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毛澤東在建國前后,與徐悲鴻有過多次交往。
希望他留下來
毛澤東最早關注徐悲鴻是在1948年底。當時,黨中央和毛澤東還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指揮著與國民黨的最后決戰,解放戰爭形勢一片大好。在這種背景下,一批批各界民主人士,輾轉來到中央駐地,戲劇家田漢便是其中一個。毛澤東和周恩來接見他時,問到徐悲鴻和一些文藝家的近況,表示對他們未來去向的關切。
當聽說徐悲鴻仍滯留在北平時,毛澤東表情凝重。因為,平津戰役已經打響,有的文化人開始南移。毛澤東得知田漢與徐悲鴻青年時代就是要好的朋友,便提出希望田漢設法轉告徐悲鴻,希望他留下來,新中國需要像他這樣的藝術家。田漢表示一定完成這一重托。
田漢潛回北平后,專程來到徐悲鴻的住處——東城受祿街,高興地對他說:“我剛從解放區來,特向你報喜!”
“喜從何來?”
“毛主席和周恩來同志讓我轉達口信給你,希望你不要離開北平,北平即將解放,新中國需要你這樣的美術家。”
◆徐悲鴻
徐悲鴻聽后非常激動,當即表示,一定不跟蔣介石走,等待北平解放。
徐悲鴻是一位愛國畫家,幾十年的滄桑經歷,使他認清了國內政治派別的優劣,確定了自己的是非判斷。況且,早在1945年前后的數年間,他與周恩來在重慶就有過許多接觸,是進步文化界為批評國民黨而發表的《對時局進言》的簽名人之一。毛澤東與國民黨談判期間,他出席過毛澤東與文化界人士的見面會,聆聽了毛澤東鞭辟入里的談話,敬仰之情猶存心中。1945年12月28日,重慶舉辦“渝延木刻聯合展”。翌年1月2日,又舉辦“延安生活、藝術展覽”。這些展覽對徐悲鴻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他著文稱頌延安木刻家古元是“中國藝術界中卓絕之天才,乃中國共產黨之大藝術家”,中國新版畫界的“巨星”。當時就對解放區和毛澤東向往之至。所以,此時聽了田漢的談話,便毫不猶豫地表示留下來,為新中國出力。
參與國是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徐悲鴻心中充滿陽光。
同年7月,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成立,選舉徐悲鴻任主席。之后,又由全國文聯推選他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9月下旬,徐悲鴻高興地參加了在北平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參加國家大政方針的討論,見到久仰的毛澤東。
在商討新中國的國徽、國旗和國歌時,代表們提出多種方案,且爭論激烈。
9月25日晚,毛澤東邀請徐悲鴻、郭沫若、田漢、馬敘倫、陳嘉庚等部分代表座談。徐悲鴻與毛澤東握手,并致問候。會中,毛澤東就國徽、國旗和國歌問題,再次征詢大家的意見。
徐悲鴻曾留學法國,對于法國將《馬賽曲》作為國歌的歷史情況很熟悉,他便提出:“我建議,我們的國歌以《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是比較好的。法國就是用產生于18世紀的《馬賽曲》作國歌的,效果相當好。”
周恩來當即表示贊同,并說:《義勇軍進行曲》節奏鮮明,雄壯有力,很能表現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和必勝信念,這個提案可以考慮。
與會的一些代表在討論中,也表示贊同徐悲鴻的意見。
毛澤東認真聽了徐悲鴻等的發言,覺得有理,最后也表示同意以1935年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
后來,經過充分協商和討論,在這次政治協商會議上,一致通過了這個提案。10月1日,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奏響。
題寫校名
新中國成立后,徐悲鴻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成立高等美術學院,為新中國培養人才,是徐悲鴻夢寐以求的事。所以,他愉快地投入了緊張的籌備工作。
徐悲鴻知道,毛澤東非常關心藝術事業,而且書法很好,他致信毛澤東,請求為學校題寫校名。毛澤東接信后,雖然正值建國伊始,日理萬機,但仍欣然命筆,題寫了“中央美術學院”校名,并附一信,派人送給徐悲鴻。
◆1949年11月29日,毛澤東應徐悲鴻請求題寫校名,并復信。
悲鴻先生:
來示敬悉。寫了一張。未知可用否?
順頌
教祺!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徐悲鴻收到題名和書信后,非常高興,連連稱贊校名寫得好。之后,學院很快制成漂亮的校牌,于1950年4月1日美院成立時掛出來,師生們鼓掌歡呼。
在學院成立大會上,徐悲鴻致詞時說:“現在人民作了主人,一切為人民服務。毛主席指示我們首先應為工農兵服務,因為世界是他們創造的。”他還號召全校師生齊心協力,辦好學校,不辜負毛主席為我們學院題名……
毛澤東題寫的這款校名,一直延用至今,印制在該校的刊物、信封和校徽上。
1950年國慶節,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遇見徐悲鴻,一邊握手,一邊詢問他:“學校辦得怎樣?”再一次表示對徐悲鴻和中央美院的關懷。
重托
毛澤東對徐悲鴻非常器重,每有美術界大事,常去信托辦。
1950年8月26日,毛澤東收到畫家李苦禪一封信,訴說自己在美術學院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不快之事,希望得到解決。為此,毛澤東致函徐悲鴻,并將原信轉去,請他查詢解決。
悲鴻先生:
有李苦禪先生來信,自稱是美術學院教授,生活困難,有求助之意。此人情況如何,應如何處理?請考慮示知為盼。
順頌
教祺!
毛澤東
八月二十六日
徐悲鴻接信后,立即了解情況。原來,李苦禪受到美術學院某些人的歧視。先是把他的專職教授改為兼任教授,限定他每周只能講兩小時課,其余時間到陶瓷工作間工作,在茶壺、茶碗上畫畫。以后,他又被調離教師隊伍,分配到工會干起看門、賣戲票之類的雜事,每月只能領到12元的生活費。在這種情況下,他才給毛澤東去信申訴。徐悲鴻將了解的情況向毛澤東作了報告。
后來,毛澤東派秘書田家英專程去看望了李苦禪,使他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1950年10月上旬,徐悲鴻的一位在天津做過中學教師的朋友石永懋,將其所著《論語正》寄給他,希望他方便時轉呈毛澤東閱示。并述說了自己生活上的艱難情況,有請求政府幫助之意。
徐悲鴻按照朋友的愿望,于10月13日將《論語正》一書寄給毛澤東,同時附信,介紹了石永懋的情況及生活困難,希望予以關照。
毛澤東接到徐悲鴻的信并看了《論語正》后,于1951年1月給徐悲鴻寫了回信,表示同意對石永懋照顧,并提出解決的具體辦法。
悲鴻先生:
十月十三日給我的信并附石永懋先生所為書二本均已收到。同意先生的意見應對石先生予以照顧。最好在先生所辦的學校予以位置,如不可能則請持此信向中央文教委員會接洽酌定解決辦法。此復。
順致
敬意!
毛澤東
一月十四日
后來,石永懋在徐悲鴻任院長的中央美術學院安排了工作,領到了工資,生活有了保障,困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石永懋看了毛澤東給徐悲鴻的信,知道了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對毛澤東十分感激。
情長誼久
195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60壽辰。此時徐悲鴻盡管自己身體欠安,但他仍記得這件事。上半年他就開始考慮如何向毛澤東表示祝賀。他是畫家,便以畫達意,先后畫了兩幅畫。
第一幅是中國畫《奔馬》。畫的是一匹駿馬昂首奮蹄,向前奔馳,觀之令人振奮。徐悲鴻還在畫上題了詞:“百載沉疴終自起,首之瞻處即光明”。
◆徐悲鴻《奔馬》(1953年)。
另一幅是巨幅油畫《毛主席在人民中》。這是他對毛澤東深厚情感的體現,經過較長時間的構思和創作,想在毛澤東六十大壽時獻上。畫上書寫一聯:“言論文章放之四海皆準;功勛偉業長與日月同光。”
可惜,毛澤東壽辰還沒到,徐悲鴻就因腦溢血復發,于1953年9月23日逝世。
周恩來代表毛澤東親往吊唁,并向其家屬轉達了毛澤東的慰問之意。
后來,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按照徐悲鴻的遺愿,將這兩幅祝壽畫獻給毛澤東。
毛澤東沒有忘記徐悲鴻,也惦念著他的家屬,可謂情長誼久。這年的12月,毛澤東派秘書田家英,持信去看望廖靜文,極表關懷之情。
靜文同志:
十月間的信和徐先生所繪奔馬,早已收到,甚為感念。茲派田家英同志詢問你的情況,如有困難,請告知為盼!
順致
敬意!
毛澤東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廖靜文讀信后,感動得哭了,并請田家英轉達她對毛澤東的誠摯謝意。
◆1950年,徐悲鴻和廖靜文在北京。
后經周恩來指示并題名,修建了徐悲鴻紀念館,名曰“悲鴻故居”。可是,在“文革”中卻遭到破壞。毛澤東得知后,于1973年7月15日作出批示,要求派人查明,恢復紀念館。
第二天,周恩來即將毛澤東的關懷,用書信轉告廖靜文。
毛澤東既贊賞徐悲鴻的繪畫創作,又肯定他的繪畫理論。1967年8月4日,毛澤東在一封關于繪畫使用模特兒情況的來信上,作出這樣的批示:“畫畫是科學,就畫人體這問題說,應走徐悲鴻素描的道路,而不走齊白石的道路。”
毛澤東心中一直記著徐悲鴻,記著他的作品,記著他對中國美術的貢獻,也記著他的理論。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