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先進制造鏈無人機展區的一臺飛行汽車前始終圍著駐足拍照的觀眾 —— 這是廣汽集團旗下高域品牌的 GOVY AirCab,首款量產型多旋翼飛行汽車,售價不超過 168 萬元,已收獲超 1000 單意向訂單。這場鏈博會首次增設的無人機展區,集中亮相了飛行汽車、長航時無人機、快充解決方案等創新成果,成為中國低空經濟加速崛起的生動注腳。數據顯示,中國民航局預計 2025 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 1.5 萬億元,2035 年更有望突破 3.5 萬億元,普華永道則預測全球市場規模屆時將接近 5000 億美元。
飛行汽車:從 “概念” 到 “量產” 的沖刺
鏈博會上,多款飛行汽車的亮相讓 “空中出租車” 的愿景愈發清晰。
高域 GOVY AirCab 的展臺工作人員介紹,這款多旋翼飛行汽車最高時速 120 公里,飛行高度約 300 米,可滿足旅游觀光、短途接駁等需求。目前已進入適航審定階段,計劃 2024 年底在粵港澳地區啟動空地聯運示范運營,2026 年底完成認證并量產交付。“168 萬元的定價,相較同類進口產品低 30% 以上,這讓不少企業客戶表達了采購意向。”
小鵬匯天的 “陸地航母” 則以 “分體式設計” 吸引眼球 —— 飛行艙可與地面底盤分離,既具備汽車的道路行駛能力,又能實現垂直起降。工作人員透露,這款全球首款大規模量產的分體式飛行汽車將于 2026 年上市,其搭載的自研圖靈 AI 芯片,可同時適配飛行汽車、智能機器人等多場景,算力密度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 50%。
御風未來的 2 噸級載人 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M1 首次公開亮相,其設計聚焦 “普惠性”:早期乘坐成本略高于出租車,規模化運營后有望降至與網約車相當。“點對點飛行能節省 40% 以上的通勤時間,比如從北京亦莊到首都機場,地面交通需 1.5 小時,M1 僅需 25 分鐘。” 企業副總裁岳婷婷表示,計劃 2030 年前構建覆蓋城市通勤、城際互聯的立體交通網絡。
無人機:從 “工具” 到 “生態” 的跨越
除了飛行汽車,鏈博會上的無人機產品展現出 “全場景滲透” 的特點。
縱橫股份的 CW-20E 無人機采用全折疊設計,展開僅需 2 分鐘,可搭載高清相機、激光雷達等多種載荷,在應急救援中能快速獲取災區三維影像。其 CW-40 機型已應用于電力巡檢,通過 AI 算法自動識別線路缺陷,效率是人工的 8 倍。“我們的低空數字經濟解決方案,能將采集的時空大數據與城市管理系統對接,比如在防汛期間提前預警低洼地帶積水風險。” 展臺工作人員說。
一家企業展出的長航時無人機更是刷新認知:連續飛行 40 小時、航程近 8000 公里,可搭載應急通信設備,在地震等災害中搭建臨時通信基站。而浙江伏打科技的無人機快充方案,通過 “鋰電快導技術” 實現 5 分鐘極速補能,配合智能充電巢實現全自動化操作,電池循環壽命達 8000 次,解決了無人機 “續航焦慮”。
這些產品覆蓋農業植保、電力巡檢、應急救援等 10 余個領域,展現出無人機從單一工具向 “硬件 + 服務 + 數據” 生態的升級。
萬億賽道的 “加速信號”
鏈博會上的密集亮相,折射出低空經濟的三大發展趨勢:
- 適航認證提速:億航智能 EH216-S 無人駕駛航空器已實現商業化運營,去年交付 216 架用于低空旅游;御風未來 M1、高域 GOVY AirCab 等均進入適航審定關鍵階段,政策突破為量產掃清障礙。
- 成本持續下探:飛行汽車價格從早期的千萬元級降至百萬元內,無人機快充方案使單次飛行成本降低 20%,為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
- 生態協同加強:從整機制造到芯片、電池、充電設施,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加速合作。如小鵬匯天自研芯片、伏打科技專攻補能,形成 “術業有專攻” 的協同格局。
普華永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低空經濟正從 “技術驅動” 轉向 “場景驅動”,鏈博會上的創新成果表明,中國在飛行器研發、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已形成競爭力,有望在全球低空經濟競賽中占據重要席位。
從鏈博會上的飛行汽車訂單,到無人機在各行各業的深度應用,低空經濟的 “萬億藍圖” 正從展會走向現實。隨著技術成熟與生態完善,“空中通勤”“無人機物流” 等場景將不再是科幻想象,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新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