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裴劍飛)“騎行+地鐵”是不少北京上班族的主要出行方式,在一些重點地鐵站外,工作日期間的單車停放需求量極大,而停放資源相對有限,只能依靠路面空間。但一部分長期廢棄停放在地鐵站外的“僵尸自行車”,讓本就不充裕的空間更加擁擠。
為此,有關部門正在大力推進地鐵站周邊非機動車停放秩序的整治。7月18日,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今年以來,市交通委強化統籌協調、凝聚部門合力,持續改善軌道交通站點接駁環境,提升群眾出行體驗。截至6月底,累計清理地鐵站周邊廢舊自行車834輛。
記者了解到,這些被清理的廢舊自行車主要指的是明顯已經十分破舊、損毀嚴重、完全失去使用功能,甚至連續多年停放在地鐵站外的非機動車,不僅影響了市容環境,更占用了停放空間,同時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記者注意到,根據《海淀區清理廢棄電動自行車工作方案》,海淀區學院路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于今年2月啟動了地鐵站、商超周邊以及街面重點點位非機動車僵尸車專項清理行動,集中整治長期無人使用、外觀破損嚴重、無法正常行駛的自行車、電動車等“僵尸車輛”。
為了提醒市民及時處置自己的車輛,學院路街道在地鐵站口、大廈入口以及其他明顯位置張貼通知,提醒居民自行清理所屬車輛。經過一段時間的提示和告知后,才會進行集中清理,城市管理辦公室聯合綜合行政執法隊、環境秩序巡察隊,對重點區域進行拉網式排查,對無主車輛統一清理、集中存放,確保不留死角。
除了地鐵站周邊,針對其他區域內的“僵尸自行車”,北京市正在通過立法明確責任人,確保實行有效管理。記者注意到,根據正在公示的《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二條,非機動車停車場的產權單位或管理、使用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范和標準設置存車標識標線以及停放架、遮雨棚等設施,建立并且落實各項管理和服務規范,履行停車場內的停車秩序維護、廢舊車輛清理等職責。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