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 吊線風 面神經炎:108例臨床高效治驗方
面癱,屬中醫名詞,西醫稱之為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麻痹,俗稱“歪嘴巴”、“吊線風”。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
一般癥狀表現為口眼歪斜,或左或右,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中醫治療面癱的優勢是顯著而安全的。
面癱一般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加重期,一個是恢復期,加重期會持續一周左右,如果這個時候不及時治療,面癱的癥狀,如面部肌肉僵硬、口眼歪斜會更加嚴重。中醫中藥是治療本病的首選方案,用之得當,可在短期內恢復正常功能。
中醫認為面癱是:氣血虧損,正氣不足導致內外不固,陽明、少陰脈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中于脈絡,致經氣痞塞,氣血阻滯,經脈失于濡養。肌肉縱緩不收,風邪中左側側向右斜,風邪中右側右側向左斜,痰濁瘀血壅塞脈絡、氣血循行受阻,筋脈馳縱,導致口眼歪斜,中風,中醫遵循本病發生發展的機理,從整體觀出發,通過滋補肝腎,調理脾胃,以本質扭轉本病的發展機理,從而也能達到治本之目的。
另外針灸治療也有比較好的療效,可以有效減輕面癱的癥狀,同時在恢復期,進行針灸治療,可以快速促進面癱恢復,避免留下面部肌肉抽動、甚至萎縮等后遺癥。
中醫中藥治療本病一般15天即可逆轉病情,使患者恢復正常生理功能,現介紹如下:
基本方藥組成:天麻12g、蔓荊子24g、防風15g、牛蒡子15g、蜈蚣2條、僵蠶15g、地龍15g、白附子6g、全蟲6g、鉤藤20g、石菖蒲9g。
服法:上藥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服。十五天一療程。
注意事項:
1、用藥期間一定要避免再受風寒,包括長時間吹風扇、對流風、在過冷的空調屋內滯留.顏面局部可以熱敷.多飲水,避免辛辣油膩食品,忌食海鮮及煙酒
2、外出應佩戴口罩,不要用手揉擦眼睛、口鼻等
3、克服焦慮心理,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情志刺激
4、細嚼慢咽,避免食物潴留口腔和咬傷舌頭,老年患者吞咽困難時注意吸痰
方解:方中天麻又稱“定風草”,味甘、性平;入肝經;平肝息風止痙,行氣活血,蔓荊子味辛、苦,性微寒。歸肺、膀胱、肝經,輕浮升散,現代研究有興奮中樞誘導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作用,配防風可散上焦頭面經絡風邪,防風為風病通藥,《本草經疏》謂其:”主諸病血虛痙急“,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珍珠囊》指出其“利咽膈,去皮膚風”,是治療本病的特效藥,蜈蚣、全蟲、僵蠶、地龍四藥疏風通絡,走竄行滯,四藥聯用,甚為合拍,白附子,菖蒲化痰開竅,諸藥合用,可收奇功。
典型病例:王某,女,36歲,農民,于1995年8月12 日初診。
患者午睡被電風扇吹后,覺右側面部麻木,次日口眼媧斜,鼓氣漏氣,漱口時漏水,口角活動受限,右眼瞼不能閉合,流淚。
檢查: 前額紋消失,鼻唇溝平坦,眼裂3mm,人中溝歪向左側,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象浮弦。
證屬風寒客絡,經絡閉塞,治宜溫散風寒,通絡牽正。
處方:天麻12g,蔓荊子24g,防風15g, 牛蒡子20g,蜈蚣2條,僵蠶15g,地龍15g,白附子6g,全蟲6g,鉤藤20g,石菖蒲9g。每日1劑,水煎2次服。共服藥15劑告愈。
提示:文中處方,僅供臨床中醫參考,非專業人士,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