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幾年時間,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雖然說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滲透率層面持續上升,如今已經超過50%,核心原因還是新能源汽車相比于同等價位的燃油車,在產品技術、體驗等方面的表現更為強勢。但是我們也不得不說,之前的各種補貼和現在的一些優惠,也的確起到了“扶上馬送一程”的作用。
但是大家都知道,每個行業都有那種“扶不起”的阿斗,同樣是新能源汽車補貼,讓比亞迪在國內成功超越了南北大眾、豐田,成為國內不分動力類型銷量最好的單一品牌;讓理想汽車成為銷量、單車均價都比奧迪還高的國產新能源中高端品牌;也讓華為成為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方案供應商之一,“操盤”了四五個新勢力品牌,很多廠商還以搭載華為的智艙和智駕系統為榮。但是也有一些廠商,如今依然以燃油車為主要營收來源,看著國內龐大的新能源汽車蛋糕,毫無辦法……
日前,在上海舉辦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一汽研發總院副院長趙慧超就表示:在稅收政策上,油電平權是趨勢,可以按照整備質量或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征收消費稅!而在之前,廣汽集團曾慶洪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總之就是要在稅費上,讓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齊平!
這是多么熟悉的味道!
大家可以看到,提出油電同權的這兩家車企,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毫無疑問是屬于吊車尾的存在,一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沒有什么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廣汽整個品牌在合資品牌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的銷量和利潤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下,廣汽埃安也喪失了上升能力,整個品牌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態下。
所以對于這兩位高管關于油電同權的表述,我們找不到什么可以“洗”的點,我們單純認為,它們能夠提出這樣的表述,就是因為它們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市占率實在太差了,燃油車占據了主要的營收比例。而且現在同等價格的燃油車,各項稅費的確要比燃油車高一點,所以不能任由新能源汽車一路狂飆下去,市場和技術競爭?這兩家幾乎沒有贏面!那就從稅收上說道說道。
如果能夠按照車重給新能源汽車征稅,那么很多新能源汽車的車重可都比同等尺寸和級別的油車重多了,一輛車長4840mm的宋L(參數丨圖片) EV,自重2.2噸,一輛車長4800mm的奔騰T99,自重只有1.75噸,新能源汽車的稅費一下子就上去了,不僅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可能會被磨平,還有一部分用戶可能還會回流到燃油車上,這如意算盤打的……
而且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國內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本質上就是為了同時擺脫對國內燃油車技術和化石燃料的雙重依賴,而且隨著時代進步,讓消費者盡可能少花錢、多享受也是一個主流思維,為什么一定要通過增加稅費的方式,讓新能源汽車用戶的負擔重新高起來呢?所謂按照車重征收消費稅,消費稅最終還是要普通消費者承擔,現在汽車已經不是什么“奢侈”消費了,很多家庭都有購車的需求,少收一點不好嗎?
總而言之,看到兩位車企高管對于“油電同稅”的表述,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種“不讓我吃我就拉鍋里”的做法,我好不了誰也別想好。
相關層面從各個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本身就是為了盡可能讓新能源汽車代替燃油車,讓我們更有優勢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業鏈占據市場核心,而不是說等新能源汽車體量上來以后,割一波韭菜。對于“油電同權”的提倡者來說,有心思提出這種與大趨勢背道而馳的建議,還不如好好搞搞新能源汽車,不要讓自己的技術和企業成為落后產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