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越來越重視就業指導與服務,這早已不是新鮮事。放在十年前,不少高校還停留在“重招生、輕就業”的階段,覺得學生畢業找工作是個人本事,學校沒必要過多插手。可現在呢?就業市場卷成“麻花”,企業招聘要求水漲船高,家長和學生對職業發展的期待也越來越高,高校要是還對就業服務不上心,恐怕連招生都會遇冷。
如今,各地高校已經把就業質量當成“生命線”,從大一把職業規劃課塞進課表,到畢業季拉著企業開專場招聘會,恨不得把“如何找好工作”的每一步都給學生鋪好路。這種轉變背后,是高校對人才培養邏輯的重塑——畢竟,讓學生好就業、就好業,才是檢驗辦學質量的硬指標。
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在這方面就挺有一套。為了讓畢業生端穩“飯碗”,學校領導班子直接掛帥出征,帶著團隊扎進校企合作企業的生產車間,跟企業負責人面對面聊需求,把崗位信息一點點攢進“就業需求庫”。這可不是走走形式,而是實打實給學生“囤”崗位,領導親自去談,企業給的崗位質量能差嘛!
而且該校還開展了“包片包企包崗”的機制,校領導按產業園區分片兒,中層干部盯著細分專業找企業,老師負責對接具體崗位,每周都公布各班級的簽約率和新增崗位數,干得好不好直接跟年度考核掛鉤。這就像給就業工作裝了個“推進器”,從上到下都鉚足了勁找崗位,學生能選的機會自然就多了。
如今,該校已經與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等13個園區簽了合作協議,還組了80多個訂單班,成都地鐵、理想汽車等知名企業都在列。學生還沒畢業,就跟著企業定制的課程學技能,畢業就能上手干活,這種“訂單式”培養,簡直是給學生的就業上了道“保險”。
除了幫學生找好崗位,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對不同學生的需求也摸得很透。要是想找工作,該校就搞“職途筑夢”活動,從職業規劃到面試技巧全給安排上,輔導員、老師還會去宿舍、家里走訪,跟家長一起給學生“開小灶”,幫著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而對于想升學的學生,該校就派學業導師課余時間“蹲守”班級和宿舍,帶著搞學術研討、答疑解惑,連報考哪個學校哪個專業都給細致指導。
要是有創業想法,該校的“創享陣地”活動就派上用場了,“創享天地”工作室、職業生涯咨詢工作室這些地方,能給創業學生“把把脈”,從項目策劃到落地孵化都有專人帶。這種“分類指導”就像量體裁衣,不管學生想走哪條路,都能找到對應的“成長方案”,避免了“一鍋煮”的盲目性。
更關鍵的是,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把學生的能力培養跟就業需求擰在了一起。依托100多個實習實訓場地和上億元的設備,學生從大一開始就能在“真刀真槍”的環境里練手。也正因此,該校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拿了157個國家級獎項,14人進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200多人拿了工匠人才稱號。
此外,該校還把雙創競賽里的好項目直接孵化成創業項目,鼓勵學生搞模擬實操,成熟了就幫著落地。現在學生創辦的企業有23家,其中還有1家高新技術企業,年創業培訓能搞20多期,新增10個創新創業項目。
另外,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帶著學生搞“挑戰杯”“互聯網+”這些活動,讓學生在創新實踐里長本事。這種把生涯教育跟專業、創業、創新實踐結合起來的做法,就像給學生的能力“開掛”,既有硬邦邦的技能,又有敢闖敢干的勁頭,到了職場自然更有競爭力。
從領導班子跑企業挖崗位,到給學生分類定制發展計劃,再到把實踐能力拉滿,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這些做法,全是沖著解決學生就業難題去的。這些實打實的舉措,讓學生手里的offer更有分量,也讓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就業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在職業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這樣的就業服務,才是學生和家長最想看到的“干貨”。
關注“一千零一個志愿”,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最新最全的大學招生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