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很強硬的川普,咋就突然變了態度?
7月15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場峰會上,他聊到以后怎么跟中國打交道,居然用了“以非常友好的方式” 這8個字。
這實在讓人搞不懂,要知道就幾個月前,他還在指責中國貿易 “不公平”,舉著關稅大棒一副要跟中國徹底較量的樣子,這突然的180度大轉彎,可不是一時興起。
背后藏著的是一場精心安排的戰略說法調整,更是以前的策略搞砸了,沒辦法才找臺階體面收場,他這到底想干什么?還得從那場聲勢大、實效小的貿易戰說起......
想逼中國低頭?結果自己先斷糧
今年4月開始,美國的“關稅戰”進入了高潮,特朗普當時的想法非常直接:他以為只要對中國產品加征高額關稅,像對付小企業一樣壓價,中國為了保住對美出口,就會在談判中低頭,讓美國占盡便宜。
他靠的就是美國這個大市場的“吸引力”,覺得全世界都離不開美國人掏錢購物,但他沒算到,中國根本沒有像他預期那樣硬碰硬地回擊,而是悄悄打出了一張他根本沒預料的“底牌”稀土。
稀土是高科技制造的“命門”:不管是導彈制導、航空電子,還是芯片、電動車幾乎都離不開稀土這種原材料,雖然美國本土也有稀土礦,但真正的難點是他們沒有加工能力。
而且稀土的加工提純這一步,幾乎全攥在中國手里。要是中國把這個鏈條卡住了,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就像電腦突然斷電,直接罷工歇菜。
結果就是中國一邊沒大喊大叫,一邊卻精準打擊到了美國的痛點,短短兩個月,美國國內就“發燒了”:五角大樓開始緊張,怕軍事供應鏈受影響。
硅谷科技企業急得跳腳,因為核心零部件可能要斷供,美國消費者則發現物價漲了,啥都變貴了,原本特朗普想用關稅“讓中國疼”,結果卻先讓自己國內農民、工廠和普通人喊出了“真疼”。
到了6月局勢明顯反轉,原本高調喊話、連推新關稅的美國,突然降調子,不但暫緩新的加征計劃,還開始悄悄接觸中國,要求恢復稀土出口。
7月8日,特朗普干脆自己改口,公開表示中美貿易“非常公平”,這句話一出相當于打自己幾個月前的臉,那些曾經強硬施壓的說法,仿佛成了一場誤會,轉眼就翻篇。
其實這就是常說的 “商人本色”,川普打骨子里就是個精于算計的商人,心里門兒清這買賣要虧本,肯定不會死死咬住不撒嘴。
他打不贏就換個方向,開始把重點從貿易轉向科技,比如芯片、AI、量子通信這些領域,準備開打“科技戰”新劇本。
特朗普畫餅沖AI
7月15日在一場全球關注的峰會上,特朗普像變魔術一樣,把前幾個月在“關稅戰”里吃的虧換了個說法,他突然不談貿易了,開始大談“科技競爭”。
他跟大家講,兩國 “以非常友好的方式” 競爭,可話剛說完,就冒出句硬氣的:“美國在 AI 和芯片領域遙遙領先,中國根本追不上來。”
聽到這句誰都明白了:所謂“友好”根本是站在制高點上俯視對手的姿態,他這是把失敗包裝成“戰略轉型”,換個場地繼續比賽,只不過這次他挑的是自己覺得穩贏的領域。
這一次他放出一個大新聞:要在賓夕法尼亞投資九百億美元,打造全球最強的人工智能中心,這筆錢具體花在哪、什么時候建、誰來運營都沒人說清楚,但在鏡頭前一亮相,數字足夠嚇人。
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告訴選民和市場:“過去那點關稅的事我不再操心了,我要帶美國闖進未來。”
說白了他的真正目的不是搞科技,而是搞形象工程,把自己重新塑造成“掌握未來方向的領袖”,把前期打貿易戰失敗的尷尬掩蓋過去,但他這套“科技強國”說法,真的站得住腳嗎?
仔細一分析里面全是漏洞,最大的問題就是能源,發展人工智能不是喊口號、堆錢就能成的,它對基礎設施、特別是能源消耗的要求非常高。
AI 訓練模型特別費電,用量大得驚人,一個稍微大點兒的 AI 系統,短短幾天耗掉的電,就夠一個小鎮用一整年的。
可現在的美國,電力結構早就問題重重,加州經常停電,德州冬天一場暴風雪就全網癱瘓,你想靠這種電網來支持“全球最強AI中心”,那基本等于在沙地上蓋摩天大樓。
更別說 AI 芯片這塊了,美國雖說有英偉達這些大公司,但整個產業鏈太依賴臺積電了,就連光刻機還得看荷蘭 ASML 的臉色。
而中國這邊早就看準這點,正全力布局國產替代,如果美國真想打“科技戰”,等于自揭命門,讓中美徹底脫鉤,到時候傷的未必是誰更重。
所以特朗普的新故事講得好聽,其實漏洞百出,他嘴里的“領先”不一定是真的;他想畫的“未來”,可能只是個泡影。
嘴上喊科技戰,手里卻掐新能源
在人工智能這場賽跑中,光有算法和芯片還不夠,背后真正支撐AI跑起來的是龐大的數據運算能力和巨型數據中心,這些東西靠的是實打實的電力。
說白了誰能提供又多又便宜還穩定的電,誰就更可能在這場AI競賽中走在前面,而偏偏特朗普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幾乎是走反了方向。
他嘴上喊著要打造“全球最強AI中心”,但能源政策卻完全脫節,他支持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甚至公然砍新能源補貼,限制風能、光伏的發展,連清潔能源規劃都往回收,還退出了全球公認的《巴黎氣候協定》。
反觀真正搞科技的人,比如馬斯克,就清楚地知道AI離不開能源,所以一開始就把新能源和高科技緊緊捆在一起。
他搞特斯拉,不只是為了賣電車,他搞太陽能、儲能電池,是為了讓AI和智能系統有穩定能源來支撐,這種科技人考慮問題的方式,和政客完全不同,前者是為未來鋪路,后者只為眼前撈分。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特朗普一邊喊著要在科技上“卡中國脖子”,另一邊又批準英偉達向中國出口“閹割版”H20芯片,說是限制,其實就是象征性削個角,但還是照賣。
這說明美國的科技巨頭根本舍不得中國市場,無論是英偉達的利潤,還是研發成本的攤銷,都離不開中國。
特朗普說話可以硬氣,但市場這只手很實在,這可不是簡單的 “你死我活” 的競爭,而是你里頭有我、我里頭有你,互相依賴程度很高。
所以特朗普現在嘴上說“我們和中國要友好競爭”,聽上去像是姿態放軟了,但其實更像是被現實打了一巴掌之后,不得不改口,他也知道光靠喊口號贏不了,還得看市場、技術、能源多方配合。
但真正讓他焦慮的,不是眼前的這些籌碼,而是中美長期競爭中那個最不確定的變量,未來到底會是誰的?
這就是今天中美關系的底色:不是誰打誰贏的問題,而是兩個世界級選手都上了場,比賽還遠未結束,而焦慮正是這場長跑最真實的氣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