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獲季,又是一起哄搶案。安徽宿州的種植戶老張怎么也沒想到,自己辛苦種了一年的500畝土豆,竟然在4天時間里被村民哄搶了近60萬斤。
從6月10日開始,每天都有上百人扛著麻袋、推著小車來"收土豆",一天損失15萬斤,人太多了根本管不過來。這樣的場面,為什么總是在農村上演?明明知道是違法行為,為什么還有人前赴后繼地去做?
從西瓜到蘋果,年年都有新"劇本"
說起農村哄搶,這些年的"劇本"還真是豐富多彩。就在一個月前,廣西南寧的韋先生280畝西瓜也遭了殃,剩在地里的瓜被村民一掃而空,損失近2萬斤。再往前推,河南駐馬店的大貨車側翻,20噸蘋果灑了一地,結果被附近村民搶了個精光,連車主都找不到幾個完整的蘋果。最離譜的是河北保定那次,300畝梨園被哄搶,連圍墻都被推倒了,工作人員還被打傷。
這些年頭,從水果到糧食,從蔬菜到堅果,似乎沒有什么農產品能逃過"哄搶"的命運。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影響較大的農村哄搶事件至少有20多起,涉及損失金額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每次事件發生后,網上罵聲一片,當事人也會受到批評教育,但下一次類似事件照樣會發生,就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
明知故犯的僥幸心理作祟
為什么這些村民明知道哄搶是違法行為,還要鋌而走險呢?說到底,還是法律意識淡薄在作怪。很多參與哄搶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對法律的認知停留在"不殺人不放火就不算犯法"的層面上。在他們看來,拿點地里的東西算什么大事,又不是搶銀行。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抱著"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一開始可能只是三五個人在地里"撿漏",但看到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就覺得"這么多人都在拿,我不拿不是吃虧了嗎?"于是蝴蝶效應就出現了,從幾個人變成幾十人,再變成幾百人,最后連當地警察都控制不住局面。
這種從眾心理在農村特別明顯。大家平時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看到別人家里突然多了一堆免費的土豆、西瓜,自己不去拿就感覺虧大了。特別是一些家庭條件不太好的村民,面對這種"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很難抵擋誘惑。
從"廢棄物"到"免費領取"的謠言傳播
很多哄搶事件的起因都是信息誤導。比如安徽這次土豆事件,最初就有謠言說種植戶不要這些土豆了,可以隨便拿。這種謠言在農村傳播速度特別快,往往是一個人聽說了,馬上就告訴七大姑八大姨,結果越傳越離譜,最后變成了"政府免費發放土豆"。
農村的信息傳播渠道相對單一,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獲取信息主要靠口耳相傳。這就給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溫床。而且農村人普遍比較樸實,對鄰居的話容易輕信,很少去核實消息的真實性。一旦有人煞有介事地說"某某地方在免費發東西",馬上就會有一大群人拿著袋子往那兒趕。
更有甚者,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會故意散布這種謠言,目的就是把水攪渾,讓更多人參與進來,這樣自己的行為就不那么顯眼了。在群體心理的作用下,理性思考往往被集體狂歡所替代,大家都失去了判斷力。
種植戶的防范意識有待提高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很多哄搶事件也暴露出種植戶在管理上的漏洞。不少種植戶在收獲季節缺乏周密的計劃,往往是收了一部分就停下來休整,給外人造成了"收獲完畢"的假象。特別是一些大面積種植的農戶,管理人手不夠,很難做到全天候看護。
以這次安徽土豆事件為例,種植戶在第一輪收獲后就放松了警惕,沒有及時清理剩余的土豆,也沒有在地頭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當有村民開始"試探性"地挖土豆時,種植戶也沒有及時制止,結果局面越來越失控。
很多種植戶存在一種錯誤認知,覺得自己是本地人,跟村民都熟悉,不會有人來搞破壞。但現實是,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平時的人情往來根本不管用。而且一旦形成集體行為,個人的道德約束力就會大大減弱,平時再老實的人也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
打擊力度不夠難以形成震懾
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執法層面。雖然每次哄搶事件發生后,相關部門都會介入處理,但實際的處罰力度往往不夠。大多數情況下,參與哄搶的村民只是被批評教育一番,最多賠償一些損失,很少有人真正承擔法律責任。
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處理方式,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在很多村民看來,即使被抓住了,最多就是說幾句好話、道個歉的事兒,沒什么大不了的。更何況人這么多,法律真的不能責眾,警察總不能把幾百人都抓起來吧?
執法部門也有自己的苦衷。面對幾百人的哄搶現場,如何處置確實是個難題。如果強制驅散,很可能引發更大的沖突;如果放任不管,又會縱容違法行為。而且事后追責也很困難,參與哄搶的人員身份復雜,很多都是附近的村民,取證工作量巨大。
更重要的是,現有的法律條文對這種集體哄搶行為的定性還不夠明確。到底是按盜竊罪處理,還是按尋釁滋事罪處理,不同的定性會導致完全不同的量刑標準。這種法律條文的模糊性,也給執法帶來了困難。
綜合施策才能治本
要想徹底解決農村哄搶問題,光靠一兩個部門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綜合施策。
農村哄搶問題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因素,也有文化因素,既有管理問題,也有法律問題。只有綜合施策、標本兼治,才能真正解決這個頑疾,讓種植戶不再為辛苦一年的收成被人哄搶而欲哭無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