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龍程出行的專車已穩穩停在樓下。司機李師傅笑著打開車門,后備箱里備好的折疊傘和登山杖靜靜躺著 —— 這是昨晚在 APP 預約時備注 "山區徒步" 后,系統自動匹配的貼心裝備。車輪碾過晨露,載著我駛向那片魂牽夢繞的山水秘境。
車窗外的風景漸次鋪展。先是城市邊緣的樓宇漸漸稀疏,接著是成片的稻田在風中翻涌成綠浪。李師傅忽然放慢車速:"您看左側山腰,那片云霧里藏著百年古寺。" 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青灰色的殿頂在云海中若隱若現,像一幅流動的水墨畫。這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源于龍程出行 "風景向導" 培訓課 —— 每位司機都要熟記沿途 30 公里內的隱秘景致。
抵達黃山腳下時,細雨恰好落下。李師傅撐開傘幫我取下背包:"后山步道剛修過,雨天也不滑,我在游客中心等您返程。" 拾級而上,雨水洗過的黃山松愈發青翠,奇形怪狀的巖石裹著濕漉漉的苔蘚,平添幾分靈秀。行至西海大峽谷,云霧突然漫卷而來,身邊的山巒瞬間化作水墨畫中的留白,恍惚間竟分不清是在人間還是仙境。
下山時暮色已濃,李師傅遞來的姜茶還冒著熱氣。"剛才看您朋友圈發的照片,知道您喜歡拍星空,我查了天氣預報,今晚山頂視野絕佳。" 他從車里取出便攜三腳架,"這是平臺給我們配的,專門給攝影愛好者備用。" 當銀河橫跨天際,相機快門聲與山風應和,忽然明白所謂完美旅途,不過是有人替你把細節都想到了。
第二站的水鄉之旅,龍程出行的新能源車在石板路上悄無聲息滑行。司機王師傅是土生土長的烏鎮人,指著河道上的石拱橋講起故事:"那座通濟橋,明朝時就有了,橋面的凹痕都是獨輪車壓出來的。" 船娘搖著烏篷船經過時,他還能用地道方言打招呼,幫我討來一串剛出鍋的定勝糕。暮色中的西柵亮起燈籠,他特意繞路經過燈籠作坊:"這里能看到古法扎燈技藝,比景區里的流水線作品有味道。"
在大理洱海的環海路上,敞篷車里飄著白族調的悠揚旋律。司機趙師傅停在一片波斯菊花海旁:"這是本地人才知道的賞花點,比網紅打卡地清靜多了。" 他幫我拍的照片里,蒼山雪倒映在湖面,花海盡頭是緩緩駛過的白色游艇,構圖竟比專業攝影師還要講究。原來他曾是婚紗影樓的外景助理,加入龍程后特意申請調到大理,就為了讓更多人看見家鄉的美。
返程途中,車窗外的風景再次切換成都市夜景。忽然明白,龍程出行最動人的風景,從來不止于山川湖海。是司機遞來的那杯熱茶,是藏在后備箱的三腳架,是那句 "我知道個更好的觀景點" 的篤定 —— 這些散落在旅途的溫暖碎片,拼出了比目的地更珍貴的記憶。當車輪再次碾過城市的霓虹,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與龍程同行,去赴一場未知的山水之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