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悄悄出了一張牌,一出手,美歐就啞了火。不吵也不喊,不打口水仗,直接在無人機出口上“擰緊了閥門”。
政策一落地,從零部件到整機,從價格到供應,全球市場瞬間變臉。歐洲造不出,美國替不了,戰場前線、農業后方、科研實驗,全都慌了。
有人說,這是比稀土還要狠的一招——因為稀土沒人天天用,無人機可是當今戰場的“眼睛和手”。
“管了出口,美歐就懵了”
2023年7月31日晚上,中國官方發布了一條讓歐美軍工圈炸鍋的消息。內容其實不長,說的是——從9月1日起,中國開始對部分無人機和關鍵部件實施出口管制。
什么意思?就是咱們不是什么都賣了,關鍵技術、關鍵零件,從今往后得嚴格審批才能出口。
表面上這只是一個技術性政策,但消息一出來,全球市場立刻緊張。為啥?因為在無人機這塊,中國是產業鏈最全、技術最強、產品最能打的國家。
不光大疆一家厲害,從電機到傳感器,再到飛控系統,都是中國在供貨。以前歐美國家想要這些東西,點個單,幾周就到。
現在不一樣了,中國說“我要看看你干什么用”,歐美這下就慌了。
這次被管控的內容非常具體,像什么紅外成像設備、合成孔徑雷達、專用電機、無線圖像傳輸模塊……全都是能直接影響“戰場表現”的核心部件。管住這些,歐美國家想自己造無人機,難度直接飆升。
中國這步棋走得一點都不急。早在2002年就開始對無人機出口做分類管控了,只是那時限制得少。2023年這次升級,直接卡住了能“軍轉民”或“民轉軍”的那些高性能產品。
官方沒提美國,也沒點名歐洲,只說一句話:“這不針對任何國家,是出于安全和責任。”但大家都明白,這張牌出手,等于中國正式加入了全球“高技術領域的主動博弈”。
這招一出,馬上見效。數據最真實:紅外設備出口量下降30%,但出口總額漲了50%。對美國出口下降了六成,但單價漲了3.5倍。這說明啥?買家還得買,就是得付出更高的代價,還得排長隊。
歐美過去總講“供應鏈安全”,但一遇到中國開始卡關鍵環節,他們反倒供不上貨了。而且這不是短期問題。中國說查用途就真查,不是交錢就給你發貨的時代了。
歐洲真試著造了,結果栽了個跟頭
政策落地之后,歐洲反應很快,他們立刻開會、投錢,決定搞“自研無人機”。本來他們信心滿滿,但很快就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了。
法國一位買家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說了實話:“我們試過造,但造不出中國同等技術水平的無人機。”
問題在哪兒?看著都是零件,比如電池、電機、攝像頭、雷達,歐洲都有工廠,也能生產。可真正難的是,怎么把這些東西組裝成一個性能穩定、反應迅速、能掛載作戰任務的整體系統。
就拿慣性測量設備來說,這東西決定飛行過程的穩定性。2024年9月起,中國這類設備出口量暴跌80%,但價格翻了兩倍。這意味著什么?全世界一下子斷貨了,就算能買到,成本也高得離譜。
歐洲想自己生產?行。但他們生產出來的設備,圖像回傳慢了0.6秒,熱成像精度低,飛起來晃動大,導航誤差明顯。這些細節,在實戰里就是生死差距。
德國、英國都試過批量造自己的無人機。2024年冬天,德國在漢堡搞了個測試項目,飛控系統出問題,試飛時偏航,圖像延遲,最終測試失敗。
英國更直白,想一次造600架察打一體無人機,三個月過去,只交付了47架。
這些失敗不是因為歐洲人不聰明,是因為他們過去十幾年里,關鍵設備一直靠買。鏈條斷了,他們一時間補不上。
而且,中國不是只卡一個部件,是整個系統內多個環節同時收緊。電機、雷達、圖傳模塊、干擾器,一環扣一環。你買不到一個,就用不上其他。
更頭疼的是審批制度。歐洲公司急著下單,但中國要求寫清楚用途、接收單位、是否涉及軍事用途。文件一多,審批一久,原本兩周能發貨的零件,變成兩個月都出不了關。
特朗普簽了命令,美國人卻不知道該用啥替代
2025年6月6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簽了一道行政令,說要推動國產無人機發展,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政策一出,白宮很興奮,覺得這是“振興美國制造”的好機會。但現實是,這政策讓美國人自己都難辦了。
美國無人機圈第一時間回應:“沒用,這頂多是談判籌碼。”說這話的是Proxim公司的董事保羅·尼爾森。為啥?因為美國根本造不出來可替代的大疆。
大疆在美國的市場占比高達90%。農業種地、建筑勘測、災害搜救,幾乎都靠大疆。特朗普說“換掉中國無人機”,那換誰?換Skydio?換Teal?
Skydio本來是明星企業,2023年干脆放棄民用市場,只給政府供貨了。Teal公司在鹽湖城,幾十人小作坊,連全自動裝配線都沒有,全靠手工拼。
對比大疆,中國的流水線是智能化作業,1.4萬人搞生產,全球發貨。你讓這幾個人拼出來的無人機去救災、測繪、偵察?別說質量不行,產能都不夠用。
最慘的,是佛羅里達應急部門。2024年颶風季,因政府禁用中國產無人機,搜救任務幾乎癱瘓。負責人戴夫·梅里克說,新買的“合規替代品”飛不穩、拍不清、信號差,根本用不上。
更大的問題在軍用市場。2024年8月,烏克蘭戰場上,每月消耗1萬架小型無人機。而美國的產能,連烏克蘭用量的一半都不到。月產只有幾千架,而且成本高達中國的3到5倍,有的零部件價格甚至高100倍。
五角大樓想加訂單,可國會沒批預算。企業不敢盲目擴產。沒有市場,沒有訂單,所謂的“國產替代”就成了空頭口號。
與之相對,中國不僅有全鏈條制造能力,還能調節節奏、掌控價格、選擇客戶。出口政策一收緊,全球無人機市場立刻變天。美國人想買、想造、想替代,樣樣掣肘,處處卡殼。
這張牌,中國從不吆喝。但一出手,美歐就老實了。
參考資料:
中國出臺無人機出口管制,展現大國擔當.北京日報.2023-07-31
中國無人機出口管制下,“歐洲嘗試自己造,達不到同等技術水平”.觀察者網.2025-06-24
特朗普想靠行政令打破中國無人機的領先地位,美國業界打臉:不可能.觀察者網.2025-07-06
美企落后多年,大疆如果被禁,會要了美國人的命.觀察者網.2024-04-13
中國無人機被禁用,這些美國人愁壞了.觀察者網.2023-07-11
外媒:美國無人機產能難以滿足實戰需求中國青年報.2024-08-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