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長春音樂節現場,那英站在空曠的舞臺上,強撐笑意對臺下說:“你們別走啊,我還沒唱完呢。”可惜,回應她的只有稀稀拉拉的掌聲與零星高喊“刀郎”的聲音。
這位曾叱咤樂壇的天后,在眾目睽睽之下挽留觀眾的身影,成了她職業生涯中最刺眼的注腳。
十五年前,她身居巔峰,手握評判權柄;十五年后,她光環黯淡,站上被審判席;
命運的戲劇性反轉,在刀郎2023年攜《羅剎海市》如風暴般席卷華語樂壇時,悄然完成。
光環褪盡,天后跌下神壇
2010年,音樂風云榜十年盛典評委席上,那英手握權柄,一句“刀郎的音樂不具備審美觀點,他的專輯銷量高,是因為聽歌的都是農民”掀起軒然大波。
彼時刀郎以《2002年的第一場雪》創下270萬張銷量神話,那英的評判,被許多人視為精英階層對大眾審美的傲慢切割。
十五年后,那英的演唱會舞臺卻成了她尷尬境遇的見證地。
2025年長春音樂節門票滯銷嚴重,主辦方罕見地祭出“8折促銷”,200張打折票掛售10天竟未售罄,最終咬牙降至7.3折仍反響慘淡。
這與她昔日演唱會門票秒空、一票難求的盛況形成殘酷反差。
演唱會現場,觀眾反應冰冷如霜——那英唱起代表作《一笑而過》時,臺下無人應和,大合唱場景已成追憶。
更令人難堪的是,演出未畢便有觀眾陸續離場,迫使她不得不放下身段,近乎懇求地挽留觀眾。
這場被網友戲稱為“天后挽留大會”的演出,讓“成也嘴,敗也嘴”的俗語在她身上得到極致印證。
言行失格,積怨終成暗礁
那英的跌落,非一日之寒,其快人快語的“耿直”面具下,藏著諸多引發公眾反感的言行碎片。
2013年《中國好聲音》舞臺上,她對選手姚貝娜的“特殊關照”引發爭議:決賽之夜,她為實力強勁的姚貝娜選定極高難度的英文歌曲《All By Myself》,被質疑故意設障。
結果姚貝娜當場失誤,淚灑舞臺,盡管姚貝娜后來憑實力證明了自己,但這段往事始終縈繞在公眾記憶里。
她對周深的淘汰更是顯露了審美的狹隘——當周深以空靈嗓音演繹《歡顏》驚艷全場時,那英轉身見到其平凡樣貌后態度陡變,僅以一句“風格小眾”便將其淘汰。
這一決定日后被網友稱為“好聲音史上最大誤判”,周深如今的成就,恰成對那英當年短視的無言諷刺。
她的“快語”甚至指向授業恩師谷建芬,在訪談中公然抱怨老師偏心師姐毛阿敏,把自己當“實驗小白鼠”。
恩師谷建芬曾以“長了好嗓子,配著狗腦子”的犀利評語回應,道出對其言行的無奈。
傲慢的代價,公眾的審判
那英的言行失格,遠不止于舞臺之上——2019年,一段視頻在社交平臺瘋傳:粉絲在商場偶遇那英,舉手機拍攝時竟被她狠踹一腳,這一腳,也將她“尊重觀眾”的偽裝徹底踢碎!!
當年《歌手2024》直播現場,她的翻車表現更是被千萬觀眾審視。
曾經在鏡頭前怒砸記者手機、口吐臟話的“真性情”,此刻成了反噬自身的利刃,公眾的耐心與寬容在一次次事件中消耗殆盡。
當刀郎攜《羅剎海市》以數十億播放量強勢歸來,那英社交媒體評論區迅速淪陷,成為大眾情緒的宣泄口。
這洶涌的民意浪潮,已非對單一事件的評判,而是對一種傲慢生存方式的集體抵制。
那英跌落的軌跡,恰似一柄回旋鏢:從2010年音樂風云榜上對刀郎的貶低,到2025年長春演唱會觀眾高喊刀郎名字的刺耳倒彩,歷史完成了它的閉環。
刀郎的翻紅與那英的式微,映照出大眾審美的自我覺醒——藝術的生命力終將回歸土地,而非懸浮于傲慢的云端。
長春的舞臺冷清收場,是時代對那英的無聲作答。
從叱咤風云到黯然挽留觀眾,三十年河東河西的輪回在她身上清晰可見;
在娛樂工業的聚光燈下,光環或許能一夜鑄就,但若失卻敬畏之心,再高的神壇終成危樓。
那英的起落沉浮,恰如一面鏡子:當掌聲散去后,支撐藝術家立于舞臺的,終究是那份對藝術與觀眾的永恒謙卑。
圖源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