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現狀,探尋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7月4日,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青禾耕夢”社會實踐團走進河南省開封市杏花營農場班村,通過實地走訪、深度交流,親身感受鄉村振興新路徑,深入挖掘班村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為助力鄉村發展積累一手素材。
在班村村干部的帶領下,實踐團首站來到村委會,參觀了村委會中的藏書館、村史館、黨史館、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等場地。在藏書館內,村干部向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記錄班村歷史與現狀的《班村志》。據村干部介紹,2000年6月班村集體從三門峽市澠池縣遷徙至現址后,村兩委專門成立專班著手編纂此書,以此留存村落歷史記憶,其中詳細記載了村莊根脈、水土變遷與人物故事。
圖為村干部向團隊成員介紹《班村志》
隨后實踐團成員在村委會與村干部進行了溝通交流。團隊成員圍繞鄉村治理與產業發展等問題與村干部展開對話。談及村內事務管理,村干部介紹,班村通過成立紅白理事會規范民俗事務,不僅制定了統一的辦事標準,還組織村內有烹飪技能的村民組成專職廚師團隊,集中辦理紅白喜事,這種做法既保留了情誼傳承的溫度,又樹立了文明節儉新風。交流延伸至村莊治理細節,談及養老這一民生關切,村干部介紹了正在籌建的老年食堂,旨在為村里孤寡老人提供就餐保障,解決外出務工青年的后顧之憂。此外,班村在村務管理方面實行公開透明、公正公平的原則,“采購清單提前一周公示,大家討論決策,每周的財政支出公示表都會貼在村委會公告欄上,大到產業項目投資,小到辦公用品采購,每一筆款項都標注得十分詳細。”村干部在交流中介紹道。
圖為團隊成員與班村村干部進行溝通交流
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實踐團走進村養殖中心,實地了解班村當前的產業發展。關于集體經濟發展,班村嘗試發展香菇種植、鳥類養殖、魚苗孵化等產業,利用閑置土地打造“共享菜園”,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但是,班村的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據村干部介紹,香菇產業人工成本較高、烘干品市場競爭力弱,魚類養殖水質和環境要求高。實踐團成員就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及市場現狀為班村建言獻策。在談及未來規劃時,村干部表示,班村是中國仰韶文化發源地,80%相關文物在班村出土,因此計劃依托仰韶文化特色發展旅游業,同時建設仰韶酒廠,讓文化振興帶動產業發展。
班村的振興之路,走得扎實而有章法。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的密碼,既藏在對歷史文化的敬畏里,也寫在對現實問題的破解中,更融在村干部與村民同心同德的每一份堅持里。以文化為魂、以治理為基、以民心為向,班村終能在探索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振興路徑,期待這片土地未來能在文化賦能、產業升級中,走出更具示范意義的鄉村振興之路,為更多鄉村提供可借鑒的“班村經驗”。
圖為實踐團隊與班村村干部在村委會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