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看看我這樣做得對不對?”“老師,能不能再演示一遍鉤針,我還沒學會?!薄?月16日上午10點,丹巴縣巴底鎮巴底小學的教室里座無虛席。由金東區駐丹巴縣工作分隊聯合丹巴縣婦聯、人社局共同開展的藏家巧娘居家靈活就業第15期技能培訓在此開班,40多名來自巴底鎮的賦閑群眾與受泥石流影響的安置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跟著老師認真學習中國結、鉤針、手繩、流蘇等手工技藝,指尖的忙碌讓整個教室充滿了生機與希望。
將培訓課堂設在巴底小學,是金東駐丹工作隊與丹巴縣婦聯的暖心安排??紤]到巴底鎮部分村民因泥石流災害暫居學校安置點,工作隊特意把技能培訓送到“家門口”,讓大家有事可做、學得一技之長,也以此幫助大家重拾生活的信心。
據了解,此次培訓,金東區還牽線邀請了來自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大學生們,他們跨越2000多公里來到丹巴,帶著專業知識和飽滿熱情擔任培訓老師,把浙江的技術和理念送到川西高原,為丹巴的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這幾年多虧了金東工作隊的支持,暑期來料加工技能培訓成了村民最盼的‘充電課’?!钡ぐ涂h婦聯主席沙爾江感慨道。如今的丹巴,“要我學”早已變成“我要學”,免費培訓讓越來越多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長,“家門口”就業的路子越走越寬。
在金東的幫扶下,丹巴的手工技藝不僅帶動了增收,更實現了傳承與延續。2003年出生的余鑫在大學畢業后回到丹巴,于今年2月投身到來料加工項目中,憑借年輕、學習能力強、熟悉本地情況等優勢,他主動上山下鄉送線收結、開展培訓,至今已覆蓋20多個村、400余人。“現在我負責流蘇項目,工作不累還能學到東西,特別有獲得感?!庇圉握f,母親每月靠制作中國結能收入一千多元,自己則是有3000多元收入。余鑫的母親是丹巴第一批學習制作中國結的學員,目前擔任革什扎鎮的站長,不僅自己做手工掙錢,還帶動鎮上各村的婦女嬢嬢一起學技能。余鑫正是在母親的鼓勵和感染下接過接力棒,讓這份手藝在兩代人間延續。
57歲的村民卡德爾也是培訓班的一員。丈夫和孩子都外出務工,獨自在家的她聽說鎮上有免費的中國結培訓,早早便來到教室等候。“我就喜歡這紅彤彤的中國結,學會了既能給自己找個伴,還能增加收入?!辈稍L時,卡德爾正跟著老師反復練習,臉上洋溢著的笑容。
教室里,大家互相交流、切磋技藝,學習熱情高漲。金東駐丹工作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技能培訓班會一直辦下去,讓更多丹巴群眾靠手藝增收,讓指尖技藝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讓金東與丹巴的幫扶情誼越結越牢。
作者:盧晨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