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道德經》《莊子》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在道教諸仙中,通天教主乃是上清靈寶天尊,位列三清之一,掌管萬法歸宗之理。相傳他居于碧游宮中,門下弟子眾多,皆是修真得道之士。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仙家福地,修道人們在修行路上仍會遇到種種障礙。
其中最為常見,也最為困擾修道者的,便是心神不定之癥。明明已經遁入空門,遠離紅塵,為何內心仍舊波瀾起伏?明明每日打坐修煉,誦經禮斗,為何雜念紛飛,難以入定?
《道德經》有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修道之人追求的本是虛靜之境,可為何偏偏難以做到心如止水?這其中究竟有何玄機?
當年就有一位修道多年的弟子,因為心神不定之苦,專程前往碧游宮求教于通天教主。而教主的一番開示,不僅道破了雜念的根源,更揭示了修道人心神不定背后的深層原因。
話說昆侖山下有一處道觀,名為清虛觀。觀中有一位道長名叫玄明子,此人修道已有二十余年,對各種經典都有深入的研習,按理說應該早已心境澄明,道行精深。
然而近年來,玄明子卻遇到了一個令他困擾不已的問題:每當他靜坐修煉時,心中總是雜念紛飛,難以入定。有時想到觀中的俗務需要處理,有時想到外面世界的變化,有時又會回憶起年輕時的種種往事。
這些雜念就像春天的柳絮,飄飄灑灑,無孔不入。他越是想要排除這些雜念,它們反而越是洶涌而來,讓他苦不堪言。
起初,玄明子以為這只是修行中的正常現象,畢竟《莊子》中說過"心齋坐忘",這個過程本就不容易。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
有一日,玄明子正在靜室中打坐,忽然心中又涌起了各種雜念。這一次,他想到的是多年前離別的家人,想到了當初選擇出家時的猶豫,想到了世間的名利榮華,想到了那些還在紅塵中打拼的同窗好友...
這些念頭如潮水般涌來,讓玄明子的心境徹底亂了。他猛然睜開眼睛,長嘆一聲:"我修道二十余年,為何還是無法克制這些雜念?難道我的根器真的如此低劣?"
正在他苦惱之際,觀中的小道童青云子跑來稟報:"師父,觀外來了一位仙風道骨的長者,說是要見您。"
玄明子整理了一下道袍,來到觀門前。只見一位白發白須的老者,身穿青色道袍,手持拂塵,氣質超凡。這老者看起來仙風道骨,眼中蘊含著深邀的智慧。
"不知道長從何而來,到此有何指教?"玄明子恭敬地施禮。
老者微笑道:"貧道云游至此,見這處道觀靈氣盎然,想來借宿一晚。不知方不方便?"
"當然方便!道長請入觀歇息。"玄明子熱情地招待這位云游道長。
當晚,兩人在觀中談論道法。老者學識淵博,對各種經典都有獨特的見解,讓玄明子獲益良多。談話中,玄明子忍不住向老者訴說了自己心神不定的苦惱。
"道長,弟子修道多年,卻總是雜念紛飛,心神不定。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達到清凈無為的境界。這是為何?"玄明子誠懇地求教。
老者聽后,并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問道:"玄明道友,你可知道水為何會起波瀾?"
"因為有風吹過。"玄明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么,如果沒有風,水是什么樣子的?"
"自然是平靜如鏡。"
老者點頭:"既然如此,你可知道心中的雜念,就如同吹起波瀾的風?"
玄明子若有所思:"您的意思是,只要沒有外在的干擾,心自然就會清凈?"
"話是這么說,但你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風'。"老者深深地看著玄明子,"很多修道人以為,只要遠離紅塵,斷絕俗緣,就能避免外界的干擾。殊不知,真正的干擾并不在外,而在內。"
"在內?"玄明子有些不解。
老者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指著外面的月亮說道:"你看那輪明月,它本來清凈無瑕,為何有時看起來模糊不清?"
玄明子順著看去,只見月亮周圍有些云霧繚繞:"因為有云遮蔽。"
"不錯。那么這些云從何而來?"
"從大地升起的水汽凝結而成。"
老者轉過身來:"正是如此。你心中的雜念,就如同這些云霧,看似從外界飄來,實際上都是從你內心深處升起的。"
這番話讓玄明子如醍醐灌頂,但他還是有些不明白:"那這些'水汽'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老者微笑道:"這就要說到修道人心神不定的根本原因了。一般人以為,修道就是摒棄外緣,殊不知如果內心的根源不解決,即使住在深山老林中,雜念仍會如影隨形。"
"請道長明示。"玄明子恭敬地請教。
老者緩緩說道:"修道人的雜念,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執著于過去,二是貪戀于現在,三是妄想于未來。這三種念頭,就如同三股暗流,時刻在沖擊著修道人的心境。"
"執著于過去,是指總是回憶往昔的種種經歷,無論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都放不下。有的人想念家人,有的人后悔選擇,有的人懷念青春,這些都是對過去的執著。"
"貪戀于現在,是指對當下的種種境遇不能隨緣。或許是對道觀的環境不滿,或許是對修行的進度著急,或許是對其他道友的成就嫉妒,這些都是對現在的貪戀。"
"妄想于未來,是指對尚未發生的事情胡思亂想。有的人擔心修行無成,有的人幻想證得大道,有的人憂慮世界變化,這些都是對未來的妄想。"
玄明子聽得入神,這些話就像是在描述他自己的心境。他確實經常想念過去,也對現狀不滿,更對未來充滿憂慮。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這三種雜念呢?"玄明子急切地問道。
老者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今夜月色正好,不如我們到后山走走,邊走邊談。"
兩人來到后山的一片竹林中。月光透過竹葉灑下斑駁的影子,清風徐來,竹葉沙沙作響,顯得格外幽靜。
"你聽,這竹林中的聲音。"老者停下腳步。
玄明子仔細聆聽,除了風吹竹葉的聲音,還有夜蟲的鳴叫,遠處的水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
"這么多聲音,為何你不覺得嘈雜?"老者問道。
玄明子想了想:"因為這些都是自然的聲音,聽起來很和諧。"
"正是如此。自然之聲所以和諧,是因為它們都順應天道,沒有強求,沒有抗拒。而人心中的雜念所以讓人煩惱,是因為我們在抗拒它們。"
這話讓玄明子有些困惑:"難道我們不應該排除雜念嗎?"
老者搖頭:"排除雜念,本身就是一種執著。就像你要讓湖水平靜,卻不斷地去攪動它一樣,越攪越亂。"
"那應該怎么辦?"
"觀察它們,但不要被它們牽著走。就像你現在聽到這些自然之聲,你可以聽到,但你不會因為鳥叫而去找鳥,不會因為水聲而想到水,對嗎?"
玄明子點頭,他確實只是在聽,而沒有被這些聲音干擾。
"對待心中的雜念也是如此。當雜念升起時,你只需要覺察到它,然后讓它自然地流過,不要試圖抓住它,也不要試圖推開它。"
老者的話讓玄明子若有所悟,但他還是有些疑惑:"可是有些雜念很強烈,很難不被它們影響。"
"這就涉及到修道的更深層次了。"老者神秘地說道,"你可知道,為何有些修道人即使修行多年,仍然心神不定?"
"請道長開示。"
老者看了看天色,說道:"夜已深了,明日我再為你詳細解答這個問題。今晚就到這里吧。"
第二天清晨,玄明子早早起來,想要繼續向老者請教。可是他找遍了整個道觀,都沒有找到老者的蹤影。青云子告訴他,那位老者在天還沒亮時就離開了,只留下了一張紙條。
玄明子急忙打開紙條,上面寫著:"有緣碧游宮相見。"
看到這幾個字,玄明子心中一震。碧游宮?那不是傳說中通天教主的道場嗎?難道昨晚那位老者是...
想到這里,玄明子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定放下觀中的一切事務,前往傳說中的碧游宮,尋找那位神秘的老者,繼續求教修道的真諦。
經過數月的跋涉,玄明子終于來到了昆侖山深處。在一片祥云繚繞的仙境中,他看到了巍峨壯麗的碧游宮。
正當他猶豫著如何進入時,宮門忽然打開了。一位童子走出來說道:"玄明道友,教主已經等候多時了。"
玄明子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跟隨童子進入了碧游宮。在大殿中,他再次見到了那位白發白須的老者,此時的老者正端坐在蓮臺之上,周身散發著清凈無為的氣息。
"弟子玄明,拜見教主!"玄明子立刻跪下行禮。
"起來吧。"通天教主慈悲地說道,"那日在清虛觀,我們的談話還沒有結束。今日你既然有緣來到碧游宮,我就將修道人心神不定的真正原因告訴你。"
玄明子激動不已,恭敬地坐下聆聽教誨。
"你可還記得,我問你為何有些修道人修行多年仍然心神不定?"通天教主問道。
"弟子記得,正等著教主開示。"
通天教主微微一笑:"其實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你想想,為何你在清虛觀時雜念紛飛,而現在坐在這里卻心境澄明?"
玄明子細細感受了一下,發現確實如教主所說,此時的他心中異常平靜,那些平日里困擾他的雜念竟然都消失了。
"這是為何?"玄明子驚訝地問道。
"因為你的心境變了。"通天教主說道,"在清虛觀時,你是在為了排除雜念而修行;現在,你是為了求取真道而修行。目的不同,心境自然不同。"
這話讓玄明子陷入了深思。確實,過去他的修行總是帶著功利心,總是想要達到某種狀態,獲得某種成果。而現在,他只是單純地想要明白真理。
通天教主看出了玄明子的思索,點了點頭說道:"你已經開始明白了。但是,修道人心神不定的根本原因,還有更深的一層。這一層如果不明白,即使暫時心境平靜,將來還是會被雜念困擾。"
說到這里,通天教主停頓了一下,慈悲地看著玄明子:"這個根本原因,涉及到修道的最核心秘密。如果你真心想要知道,我可以告訴你。但你要明白,知道了這個秘密,你的修行道路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玄明子的心中涌起了強烈的渴望,這個困擾了他多年的問題,終于要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