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還沒開播便廣受好評。
即將上映卻突遭延期。
這一次,重出江湖被“排擠”的陳佩斯,揭開影視圈惡心的一幕!
01
《戲臺》最初是以話劇的形式呈現給觀眾的,從2015年首演以來,歷經十年,巡演超過360場。
這部話劇在豆瓣上收獲了9.2的高分,成為了觀眾心中的口碑佳作。
將這樣一部話劇改編成電影,中間的難度超乎想象,更何況他已經71歲了。
雖然兩者屬于不同的電影工業體系,但為了能呈現出最佳效果,他化身“求知學徒”,對每一個細節嚴格把關。
雖然已經是六七十歲的人了,但他給人的感覺還是有使不完的勁兒。
終于,電影《戲臺》首映禮在萬眾矚目下盛大舉行,圈內好友紛紛現身,為他這部心血之作站臺助威。
朱時茂、潘長江、蔡明、曹保平、吳剛、崔健、梁天、韋唯、程琳等等。
朱時茂看過后,滿眼淚花激動地說:
“大家看,我現在眼睛里還有淚水,真是很多年沒見過這么好看的戲了。佩斯,我從來沒為你哭過,這是第一次 。”
潘長江只用四個字來形容這部電影:精彩、震撼,他深知將喜劇融進戲曲的難度有多大,可陳佩斯做到了。
戲里的一招一式都飽含細節,一個“抬裙腳”的細節,就把三十年藝術人生的起落全裝進去了。
讓觀眾笑著笑著就哭了,把悲推到了極致,才生出這樣的喜劇來。
這部電影在觀眾中也備受好評。
“預定年度最佳乃至近幾年最佳華語片。”
“這個片,票房可能不會很好,但是以后評分會越來越高。”
“陳佩斯老師的喜劇,那必須是天花板啊!”
但誰也沒想到,就在電影的氣勢剛要起來的時候,卻被告知要延期上映。
陳佩斯親自發布視頻,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誠懇,宣布:《戲臺》上映日期由17日推遲到了25日。
宣傳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改期了?
這背后,有現實的諷刺,也有妥協的無奈。
02
原來,為了搶占暑期檔的有利位置,多部電影紛紛提檔。
姜文導演的《你行!你上!》和大鵬導演的《長安的荔枝》突然宣布提檔至7月18日上映。
這一天上映的新片數量多達8部,堪稱“史上最擠”。
春節檔、暑期檔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排片量對于一部電影的票房和影響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許多優秀的電影因為排片量不足被埋沒的例子數不勝數。
2019年的印度體育片《金色榮耀》,盡管影片質量上乘,深刻地展現了團隊精神高于個人能力這一主題,但在上映首日,某影院全場僅有兩位觀眾,排片量之少令人咋舌。
2024 年的動畫電影《落凡塵》,它取材于傳統文化,對牛郎織女等故事進行了創新改編,劇情跌宕起伏,畫面制作精良,思想內涵深刻,既有對反體制、反宿命的探討,又有對女性主義的正確詮釋。
可就是這樣一部用心之作,卻因為宣發沒錢,排片過少,導致許多觀眾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影片原本有著不錯的票房前景,但由于排片量突然下降,票房也隨之驟降。
2015年的《百鳥朝鳳》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部電影由吳天明執導,講述了嗩吶藝術傳承的故事,充滿了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熱愛。
它在獲得多項大獎后上映,本應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然而排片量卻少得可憐。
導演方勵甚至不惜下跪,懇請影院增加排片場次。
這一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才使得影片的排片量有所回升,票房也逐漸好轉。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戲臺》面臨著巨大的排片壓力。
如果按原計劃上映,很可能被淹沒在眾多新片之中,排片率低得可憐,甚至可能只有午夜場這種冷門時段,票房自然難以保障。
這背后反映出的是電影市場殘酷的競爭現實,新片扎堆上映,為了爭奪有限的排片資源,各出奇招,而像《戲臺》這樣的影片,就不得不做出讓步。
看到那些優秀的電影在資本家裹挾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存,實在是讓人痛心。
更何況陳佩斯為了這部電影,可謂是押上了全部身家,甚至是抵押了房產。
可這市場,還是給了他狠狠一擊。
03
作為中國小品界的開山鼻祖之一,他和朱時茂搭檔,創作了許多時代經典作品。
1984年那場《吃面條》的表演,直到現在都還有不少觀眾認為他碗里確實有面條,從表情到肢體語言都極具感染力,開創了 “無臺詞勝有臺詞” 的喜劇范式。
1990年的《主角和配角》,讓觀眾在笑中又帶著點反思,那句“皇軍托我給您帶個話”,兩人互換服裝后仍難掩角色本色的反差,成為春晚史上最經典的片段之一。
他的小品,可以看到底層小人物的身影,可以看到觀念的碰撞,可以看到他對藝術的純粹追求。
可正是這份純粹,導致他被封殺了。
1999 年,央視旗下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未經陳佩斯和朱時茂授權,擅自出版并銷售了他們合作的小品光盤。
他們倆找到央視負責人溝通,卻遭遇了傲慢對待:“我就出了,怎么著吧。”
他并不是缺那點錢,而是不想自己的藝術成果被如此隨意踐踏。
最終,他們將央視告上了法庭。
這場官司持續了三年之久,雖然最終他們勝訴了,獲得了33萬的賠償金,央視也公開道歉了,但他也徹底告別了春晚的舞臺,陷入被封殺的困境。
很多人都勸過他,不要硬剛,可他不想去考慮那些人情世故,只想好好保護自己的作品。
從那之后,他沒有了商演,沒有了上臺的機會。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他和妻子在畢竟郊區承包荒地,種植石榴和樹木,過上了靠種地維持生計的日子。
然而,即便身處困境,陳佩斯對藝術的純粹追求也從未改變。
他利用種地賺來的錢,繼續投入到自己熱愛的喜劇創作中。
他深知,藝術是他一生的追求,不能因為外界的壓力而放棄。
他不參加綜藝、不追逐名利,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藝術創作中。
制作這部新電影,他或許知道并不符合市場的潮流,但他依舊義無反顧地去做出來。
因為電影里,講述了他的起起伏伏的一生。
這部電影或許最終的票房不會像那些迎合大眾口味的電影一樣,有十幾億的票房,但它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讓大眾越來越喜歡看。
經歷過歲月的洗禮,最終留下來的才是價值無法估量的“文物”。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
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歡迎關注@2號探秘人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部分參考資料:
陳佩斯因電影改檔致歉,評論區里,“三個字”刷屏——京報網
多部電影“提檔”,陳佩斯宣布新片《戲臺》延期并致歉——觀察者網
沒想到,從藝45年“顆粒無收”的陳佩斯,僅用一句話實現口碑暴增——網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