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趙洪山,國家一級攝影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中國地質學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河南大學兼職教授,自然資源部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自然資源部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旅游協會地學旅游分會顧問,《資源導刊·信息化測繪》雜志攝影總監。
> 燕子嶺
2024年10月28日,第二次來到巴中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拍攝。
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境內,地貌景觀、地質剖面、水體景觀、古生物等地質遺跡非常豐富且保存完整。五個時代的碳酸鹽巖地層造就了完整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由地表到地下,鵝管、石瀑、公園構造位置特殊,地層連續性非常可觀。
當天下午,首先來到了燕子嶺。燕子嶺位于南江光霧山景區核心區域,坐索道上山,山下云霧繚繞,五光十色,變幻莫測,道道景色令人稱奇。山上分布著紅山崖、南天門、七女峰、“萬笏”朝圣、燕巖石林等多個景點,宛若人間仙境。特別是一根峰林石柱似“銀蛇出山”,直沖藍天,令人為之驚嘆。
在“云天飛燕”景點上,遠觀群山,滿山的紅葉將遠處的山巒裝扮得瑰麗多姿,分外妖嬈。
次日清晨,經過光霧山米倉山景區大門,汽車盤旋在景區崎嶇的山路上,仿佛走進了原始森林。
順著彎彎曲曲的景區公路一路上去,來到一處地質遺跡景觀點,停車后,沿棧道一路上行,來到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遠處的鋸齒狀峰林地貌就在眼前,于是,架起相機進行拍攝。由于天氣不好,遠處的景觀顯得低沉而昏暗。為了拍好峰林構造,在觀景臺上苦苦等待了兩個多小時,然而天空的云彩依然時隱時現,太陽一直停留在半山腰,不肯上山,我們只好悻悻而去。
順棧道下行,便是“天然畫廊”紅葉區。這里有“中國紅葉之鄉”美譽,是“亞洲最長天然紅地毯”。此時,正值紅葉滿山,游客擠滿棧道,我們一步一步緩慢前行,順著早已鋪好的木質棧道走下去,感受到這里清新的空氣。紅葉盛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巴山水青岡,為世界稀有樹種,被英國皇家學會鑒定為“冰川時期遺留下的植物活化石”。這里是世界水青岡屬植物的起源和現代分布中心之一,也是中國目前水青岡屬植物保存面積最大的地區。
穿過紅葉區,便來到大壩景區。原以為大壩景區是一處水庫景觀,來到后才知道,這里根本沒有大壩,所謂“大壩”,不過是四周類似大壩。這里原是群山圈著的一處盆地。大壩景區主要以寬緩的“V”形峽谷地貌景觀和生物季相景觀為主體,峽谷綿長,曲折逶迤。特別是以巴山水青岡為主的萬畝原始森林更為罕見,被稱為“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庫”。
>紅葉滿山
大壩景區不遠處,就是著名的“黑熊溝”。黑熊溝發源于有“小峨嵋”之稱的香爐山,是焦家河主要的上游支流——映水溪。因早年此處常有黑熊出沒,故而得名。溝內水量豐沛,水質優良,清冽可鑒,沁人心脾。河床整體由花崗巖構成,奇石密布,飛瀑流泉,蜿蜒流淌,碧潭相連,紅葉斑斕。黑熊溝已開發近兩公里,棧道鋪就,索橋相連,游覽輕松。沿著河床棧道走下去,放眼望去,只見飛瀑層疊,浪花翻滾。
>銀蛇出山
第一次來到桃園景區是2018年5月,那天藍天白云,碧空萬里,桃園景區的美景著實令人興奮,司機順著景區的觀光公路邊開邊停,覽過一幕幕美景,興奮不已。后來得知,桃園景區是清朝時期為紀念《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在此建寺而得名。這里地勢南北高,中部低,焦家河自東向西橫貫其間,是自然風光薈萃的地方,沿河直下,崖石奇特,古木參天,日光罕照,水質潔靜,嘉魚潛游;兩岸山勢,有似廬山奇峰怒拔,有似黃山瑰麗典雅,有似峨眉飄逸秀美,有似劍門陡峭險峻,真是雄、奇、秀、幽相映生輝,姿態各異、氣象萬千。
桃園景區主要以秀麗多姿的巖溶峰叢、絕壁如畫的峽谷山崖、娟秀嫵媚的幽谷飛瀑碧潭、原始洪荒的石林等景觀資源為主體,奇峰林立、綿延逶迤、煙霞縈回、清麗出塵、艷如瑤池、美勝仙境。
10月30日早餐過后,趕往十八月潭。由于前一夜下雨,一路上云海低沉,霧氣蒙蒙,當走過十八月潭檢票站之后,汽車盤旋在彎曲的山路時,但見山的一側,云海穿行在滿山紅葉之間,時隱時現,美不勝收,光霧山美景出現在眼前。在當地人的話語中“光霧山”是有霧的意思,可見此地的云霧是一大特色。據介紹,每逢雨后出太陽,林間水汽蒸騰、冉冉上升,在一定的高度相匯合,形成云海,當地人講的“過山霧”,就是從山脊一邊涌上來翻過山脊的霧氣向另一側流淌下去,這種奇特的景觀要憑運氣才得以見到。
> 峰林構造
十八月潭,顧名思義是十八個水潭,潭有大有小,水有深有淺,它們形狀各異,人們根據它們各自特點,賦予美稱,分別為金龜潭、神童潭、孔雀潭、犀牛望月潭、吉運潭、云梯潭、珍珠潭、情侶潭、寶石潭、五彩池、五彩潭、趙公潭、回龍潭、雄鷹潭、灘瀑潭、婚紗瀑、綠島潭,以及玉兔潭。
十八月潭以花崗巖為底,漫步其中,溪水時而直瀉而下,時而一片靜謐,時而穿過林海,時而流淌于山澗,瀑潭相連相接,令人心曠神怡。景區內森林茂密,瀑潭富集,季相鮮明,環境幽靜,以水體景觀和生物季相景觀為主體特色,故又有“川東北的九寨溝”之美稱。
>”黑熊溝“水韻
諾水河園區地處四川盆地之北,秦嶺造山帶南緣,出露地層有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二疊系、三疊系與第四系。由于新構造運動,使區內地形出現明顯的層狀結構,由北向南層層降低,由河谷至分水嶺層層升高,并且產生大量水平裂隙和縱張裂隙,為巖溶作用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因而使溶洞、暗河成層發育,分布有四層,大致與四級夷平面對應,形成時代為距今約260萬年的更新世以前。上述獨特的地質構造條件、巖石組合及氣候因素造就了諾水河宏大的溶洞群。區內巖溶洞穴數量巨大,地域集中,洞洞迥異。溶洞規模宏大,洞中有洞,盤根錯節,洞道崎嶇迂回,變化多端,如入迷宮,保存自然完整,為國內少有。
>光霧山云海
龍湖洞洞道分上、中、下三層,主要景點有“界河”“龍湖”“喊泉”“鵝管群”“古城堡”“生命之源”,等等。真可謂洞中有洞、洞上有洞。
游覽過龍湖洞,就來到了離此不遠的獅子洞。坐著觀光電梯,瞬間抵達獅子洞洞口。
進入獅子洞,眼前景象不禁令人嘆為觀止,各種各樣的鐘乳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態。尤其那些圓柱樣的鐘乳石,上下一般粗,高達丈余。獅子洞主洞深2 000余米,高30 ~ 80米,洞內塔柱林立、陰河幽邃,四壁乳石滿布、形狀神奇、氣勢宏偉。置身洞中,令人頓覺莊嚴肅穆。其中的“乳石蓮花”“定海神針”“珍珠玉盤”“金龜戲水”和“古水文線”遺跡堪稱絕景。
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于2018年10月揭碑開園,自此,光霧山—諾水河以“世界級”的身份迎接八方來客,這對提升巴中知名度,對保護地質遺跡、普及地學知識、發展旅游產業、推動巴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游覽其中,洞奇、石怪、山秀、水美、峽幽、路險,如入夢幻之境,令人流連忘返。
作者: 趙洪山
編輯: 張佳楠
排版: 張佳楠
審核: 刁淑娟
官網: https://kpwhbjb.cgl.org.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