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07年8月30日,哈爾濱日報報道,黑龍江省的技術人員歷經22年繁殖成功了一種瀕危植物。
這種植物究竟有多么瀕危呢?根據上世紀80年代的數據調查,全世界的數量已經不足10棵,而且這些幸存的植株大多已經年老,自然繁殖希望渺茫。
那么它是一種怎樣的植物呢?專家又是如何將其繁殖成功的呢?
?【·全世界已不足10棵·】?
這種植物的名字叫興安松,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這種植物,或者誤以為它就是興安落葉松。
興安落葉松是東北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森林樹種,有很強的是影響,即便是在大興安嶺的永久凍土地帶,它也依舊能夠生存,是開荒造林的優良樹種。
然而興安松則不然,這是一種極為瀕危的樹種,1985年,專家找遍了整個大小興安嶺地區,也只找到了5棵。
1985年,李長海剛剛大學畢業,之后他就投入到了與植物相關的工作中,年輕的他正巧聽聞了興安松的艱難處境,于是他決定拯救這一瀕危的樹種。
而想要拯救興安松,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它。
李長海先是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對興安松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時也更深刻體會了它的瀕危程度,如果不加以保護,用不了多久它就會徹底消失。
興安松是寒地特有物種,在我國的數量十分稀少,只有在東北和內蒙古的大山中有可能存在。
李長海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到這些大山當中,看過了無數棵的松鼠,最終在內蒙古圖強林管局的大山里找到了興安松,而且一下找到了5棵。
但是找到興安松的星月并沒有維持多久,因為這僅有的幾棵興安松的處境非常不好。
它們所在的自然環境非常艱苦,都生長在冰雪覆蓋的凍土層之上,這不僅對樹木本身的存活是一種考驗,也嚴重抑制了樹木的繁殖。
松樹的種子是很多小動物在冬天時的食物來源,興安松結實之后,種子落在地上,一部分就會被野獸吃掉,而幸存下來的卻也很難在凍土層中生根發芽。
隨著興安松樹齡的不斷增長,它們本身的繁殖能力也會下降,種子的質量也會變差,更不容易繁殖。
就這樣,興安松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一直到它們的種子完全失去繁殖能力,那么它們將逐漸老去并且無法繁衍。
李長海發現的這5棵興安松的樹齡全部都已經超過了百歲,它們的自然繁殖能力退化很嚴重,都已經無法結種,即便有種子,成熟度也不夠。
這也就意味著目前發現的興安松沒有了自育能力,想要靠種子繁殖幾乎是不可能了,于是專家們決定嘗試接穗嫁接。
?—【·22年繁育2棵·】—?
在當地森警的幫助之下,李長海從這5棵興安松上取下了一些枝條,并用鐵桶裝上水,將枝條放在里面保持活性。
之后李長海一行人帶著興安松的“希望”坐了72個小時的火車趕回了哈爾濱,開始了實驗。
但是在最初的幾年,實驗進行的很不順利,李長海依舊以往的經驗,選取了長白松、紅松等作為砧木嫁接。
然而這樣嫁接的枝條經常會出現爛根的情況,即便存活下來,三四年之后也會在嫁接點處斷裂。
李長海看著自己幾年的實驗心血,一棵一棵的死亡,一度失去了信心,但是他考慮到興安松的實際情況,卻依舊在咬牙堅持。
終于,在1999年,傳來了好消息,以樟子松作為砧木嫁接的興安松枝條成功存活了,并且在2000年5月份的時候,這株興安松順利的開花結果。
這也就意味著在李長海2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興安松的接穗嫁接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根據專家的研究,興安松很可能是西伯利亞紅松和偃松的天然雜交種,對于研究物種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西伯利亞紅松隸屬于松科松屬,為寒帶地區的代表性針葉喬木,主要分布于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在中國黑龍江、小興安嶺、興安嶺北部亦有零星分布。
該樹種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可在零下50℃的嚴寒中生存,壽命長達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同時它也是一種優質豐產的經濟樹種,被引種到大興安嶺林區,成為當地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偃松是生長在高寒山區的低矮灌木狀松樹,同樣屬于五針松類,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朝鮮北部和日本北海道等地。
與西伯利亞紅松相比,偃松更為矮小、匍匐,常見于海拔較高、風雪嚴酷的山地環境,是苔原地帶的典型代表植物。
偃松因其適應極端環境的能力,在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
在某些地區,西伯利亞紅松與偃松會出現天然雜交種,這類雜交多見于兩種分布區交匯、氣候與土壤過渡帶的區域,例如中國東北高山亞寒帶森林邊緣地帶。
由于西伯利亞紅松與偃松都屬于同屬同組植物,雜交具有可行性,盡管在自然界中發生率極低,天然雜交種可能表現出中間型的特征,對惡劣環境具有更強適應性。
這類天然雜交植物為理解植物種群分化、雜交演化與物種形成提供了珍貴樣本。
并且天然雜交種常常具備“雜種優勢”,這類特性使得其在高海拔造林、沙地固綠、邊緣森林修復等方面可能具有較大應用價值,是潛在的生態恢復先鋒種。
興安松作為寒帶針葉植物的重要代表,在生態系統中具有獨特地位,而它有可能的的天然雜交種身份,則是大自然在嚴酷環境下的智慧體現。
研究和保護這類特殊植物,不僅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演化奧秘,也為未來森林生態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堅實基礎。
參考:
東北網《維護生物多樣性 拯救死亡線上的植物生靈》,2008-3-24
哈爾濱日報《22年成功繁殖瀕危興安松》,2007-8-30
央廣網《扎根大興安嶺的西伯利亞紅松》,2023-7-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