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俄制裁這件事情上,歐盟內部存在著怎樣的分歧?特朗普對于俄羅斯的態度又出現了什么樣的轉變呢?
最近歐盟27國關于第18輪對俄制裁的談判再次談崩,核心矛盾集中在能源領域。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帶頭反對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的條款,理由是這兩個國家超過40%的天然氣依賴俄羅斯管道供應,突然切斷能源將導致工業停產和民生危機。
更戲劇性的是地中海小國馬耳他也加入反對陣營。這個旅游業占GDP七成的國家擔心制裁會導致俄羅斯游客減少,直接影響經濟收入。
相比之下,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東歐國家則態度激進,要求將俄羅斯原油價格上限從目前的45美元/桶進一步下調至30美元,以徹底切斷俄軍的戰爭資金鏈。
這種分歧背后,其實是歐盟內部“老歐洲”與“新歐洲”的利益博弈:西歐國家通過液化天然氣船實現了能源多元化,而東歐國家仍被蘇聯時期的管道網絡綁在俄羅斯的能源戰車上。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會后無奈表示,他們原本已經接近達成妥協方案,比如允許斯洛伐克在未來兩年內逐步減少俄氣進口,但最終還是卡在“過渡期補償機制”上。
這種僵局讓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社交媒體上哀嘆:“當我們的士兵每天消耗6000發炮彈時,歐盟卻在為能源賬單爭吵不休。”
特朗普的變臉游戲:從“通俄者”到“制裁狂人”
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轉變堪稱“川劇變臉”。今年1月剛上任時,他還信誓旦旦要在24小時內促成俄烏停火,甚至暫停了拜登時期批準的3億美元對烏軍援。
但隨著普京多次拒絕他提出的“以領土換和平”方案,特朗普的耐心逐漸耗盡。7月14日,他突然宣布對俄羅斯發出50天最后通牒:如果不與烏克蘭達成協議,美國將對俄加征100%關稅,并對購買俄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
這種180度大轉彎的背后,既有政治算計也有個人情緒。據《紐約時報》披露,特朗普在與普京的第六次通話中,被俄方“未來兩個月繼續進攻”的表態徹底激怒,認為普京“把他當傻瓜耍”。
更關鍵的是,美國軍工復合體在背后推波助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游說團隊暗示,如果繼續限制對烏軍售,美國導彈庫存將無法滿足中東盟友的需求。
于是特朗普想出“北約買單”的妙計:讓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掏錢購買美國武器,既避免國內爭議又能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這種“美國優先”策略引發盟友不滿。法國總統馬克龍私下抱怨:“特朗普把烏克蘭危機當成了軍火拍賣會。”更諷刺的是,當特朗普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17套“愛國者”防空系統時,烏軍將領卻一頭霧水——他們目前只有6套該系統,且每套需要至少30枚攔截彈才能形成戰斗力,而美國承諾的首批10枚導彈要到9月才能運抵。
澤連斯基的雙重煎熬:戰場上的炮彈與外交場的“過山車”
在烏克蘭東部前線,烏軍每天要消耗5000-6000發炮彈,而庫存僅剩不到10天用量。這種絕境讓澤連斯基不得不在外交場上玩起“高空走鋼絲”:一邊要哄著特朗普繼續軍援,一邊要安撫歐盟內部的分歧。
最讓他頭疼的是特朗普的反復無常。7月14日,當澤連斯基為“愛國者”系統即將到貨而歡呼時,特朗普第二天就公開否認曾鼓勵烏克蘭打擊莫斯科,并強調“美國不站在任何一邊”。
這種變臉讓烏克蘭國家安全顧問丹尼洛夫叫苦不迭:“我們就像在坐過山車,不知道下一秒會沖向哪里。”
更糟糕的是,歐盟制裁僵局讓烏克蘭的“輸血計劃”面臨斷流風險。原本承諾的50億歐元緊急貸款可能推遲發放,而德國、荷蘭等國的“豹2”坦克交付日期也被無限期延后。
為了應對危機,澤連斯基在7月14日突然宣布政府改組:讓精通能源談判的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出任總理,現任總理什梅加爾轉任國防部長。這種“換帥”被分析人士解讀為應對國內批評的無奈之舉——最近民調顯示,63%的烏克蘭民眾認為政府應對彈藥短缺負有責任。
在這種內外交困中,澤連斯基展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在7月15日的視頻講話中誓言:“只要還有一個烏克蘭士兵在戰斗,我就不會離開總統府。”
但私下里,他的親信透露,澤連斯基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床頭始終放著前線戰報和西方援助清單。這種精神壓力在戰場上具象化:烏軍第59摩托化旅的士兵們,現在每天只能發射一兩發炮彈,用黑色塑料布蓋著僅剩的14枚炮彈等待奇跡。
局勢展望:50天倒計時與看不見的終點
特朗普設定的50天期限,正在成為俄烏沖突的新賭局。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副主席科薩切夫冷笑稱:“50天足夠我們在頓巴斯再推進50公里。”而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副局長斯基比茨基則警告:“如果8月前得不到至少3萬發炮彈,我們可能丟失整個扎波羅熱防線。”
這場博弈的關鍵變量,在于歐洲能否咽下特朗普的“北約買單”方案。德國總理默茨已經表態愿意采購10套“愛國者”系統,但要求美國提供技術轉讓;
法國總統馬克龍則提議建立“歐洲軍援基金”,試圖將主導權從美國手中奪回。這種微妙的權力轉移,或許比戰場上的炮彈更能決定俄烏沖突的最終走向。
對澤連斯基來說,真正的危機不在于普京的導彈,而在于西方盟友的耐心。當特朗普在白宮抱怨“普京說了四次假話”時,烏克蘭士兵正在用生銹的T-72坦克對抗俄軍的T-90M;
當歐盟外交官為能源條款爭吵時,哈爾科夫的醫院里,截肢傷員的數量每天增加30%。這場已經持續1200多天的戰爭,正在考驗所有人的極限——包括那些坐在談判桌前的“和平締造者”。
中國新聞周刊:最后通牒!特朗普要“棄俄援烏”了?
央視新聞:對鼓動烏軍打擊莫斯科 特朗普給出了明確回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