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名28歲女生在剛考取研究生后不久,即被確診為結腸癌晚期。短短的八個月內,她經歷了13次化療及1次大手術,切除了32厘米的腸道及三分之一的肝臟。此事的發生不禁引人深思:腸癌為何會逐漸“年輕化”?
據統計,2020年結直腸癌新發病例約有55.5萬例,其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位列第二。據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2024年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尤其在年輕群體中表現明顯。這些數據背后,折射出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得不面臨著沉重的健康負擔。
飲食結構的改變是結直腸癌年輕化的重要誘因之一。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年輕人的飲食模式逐漸被高脂、高熱量、低纖維的快餐所占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指出,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中,紅肉及加工肉類攝入量普遍超出推薦標準,而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和大豆類的攝入量都沒有達到適宜水平。
除飲食外,久坐與熬夜也是健康隱患。長期久坐會導致腸道蠕動功能減弱,因而引發便秘、腸道菌群失衡等問題,持續的積累便可能誘發癌變;經常性熬夜會擾亂人體生物鐘,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加重腸道負擔,增加患病風險。此外,遺傳因素也是結直腸癌的重要致病機制之一。數據顯示,約有20%~30%的結直腸癌患者有家族病史。因此,這類人群需更加密切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
結直腸癌的“年輕化”趨勢不容忽視,而令人擔憂的是,多數人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
事實上,腸癌的發生形成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人們重視長期不良生活方式對其健康造成的危害。除了生活方式調整外,重視定期篩查,對于防控腸癌同樣重要。
被視為腸癌篩查的“金標準”的無痛結直腸鏡的技術能實現息肉及癌前病變的直接觀察與切除。此外,糞便DNA甲基化檢測作為一種新型篩查手段,其兼具無創無痛、無需飲食限制等優勢,有效避免了傳統檢查的不適感,接受度相對較高。
2024年,哈爾濱市正式啟動了消化系統腫瘤與“四高”免費檢測項目。該項目依托華大智惠龍江未來實驗室133111i工程化范式,在第一期篩查中運用華大基因的糞便DNA甲基化檢測技術,為超過80萬適檢人群提供消化道腫瘤篩查服務,以評估其罹患結直腸癌及進展期腺瘤的風險。實踐表明,這種大規模、精準高效的篩查模式,對于腸癌防治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面對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的年輕化態勢,如今亟需樹立主動健康意識:培養健康生活方式,關注身體異常的“預警信號”,定期開展篩查,都能有效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未來,華大基因持續以先進技術與專業能力,為大眾提供更精準高效的腫瘤檢測服務,助力結直腸癌等疾病的早發現、早干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