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庫料是賭石圈很讓人糾結的料子——皮殼又臟又丑,切開可能驚喜,也可能更丑。
老玩家都知道,看油庫料不能光盯著皮相,得琢磨砂發、松花這些門道。
但說實在的,就算經驗再豐富的老手,面對油庫料也得靠幾分運氣。
矛盾的藝術——敗絮其外、金玉其中
油庫料的名字源于維語“多綹裂”,和油庫油田一點關系都沒有。原籽的表面經常坑坑洼洼、溝壑縱橫、裂紋密布,初看甚至有些“不堪入目”。
雖然說十籽九裂,但油庫料的裂實在有點離譜,連開料設計都有點難以下手;即使是很小的獨籽,能找到單面亮氣的就已經非常幸運了。
它的皮色并非傳統紅黃的古樸或俏麗,而是更類似墨粉揚灑的“灑黑皮”,但黑點的分布稀少又雜亂,完全沒有灑金皮那樣“遠看金光一片,近看金粉點點”的詩意,反而更像油污。
但出人意料的是,油庫料的玉肉非常白凈,而且是高級的脂白,幾乎沒有任何黑點與雜色;而黑皮籽料的玉肉就經常閃青甚至閃灰,少有標準白玉。
除了玉色表現很棒,玉質也非常優秀,很多料子都是細到過燈無結構,同時在籽料最重要的油性、糯性上也絲毫不打折扣,無需打磨就滋滋冒油,上手就是一塊油疙瘩。
靠玉肉的細、糯、老熟、油這四點,精品油庫料就和籽料一樣魅力四射了。
而且有趣的是,好的油庫料普遍硬度高密度大,加工時會有類似優質野牛溝白玉的剛性質感,有種“吃刀”的沙感和緊繃感,都可以媲美出色的鋼板料了。
賭石的大樂趣——反差大驚喜
對于賭石行家而言,油庫料是他們的超級樂趣之一。雖然也算是皮色籽料,但亮點卻在玉質本身。
外表的裂痕與黑皮就像一道謎題,當刀鋒落下,高細、高白、高油、少瑕疵的玉肉“翻”出,巨大的反差甚至能讓人有種身在人間心在云端的恍惚。
油庫料與青花籽料——細節辨真章
有的玩家分不清這倆的區別。首先看皮肉有沒有沁色油庫料的黑看起來是皮黑,只在表皮,像油漆點;而青花的黑是石墨沁入到了玉肉,黑點處打光會有暈開,像宣紙上浸墨
其次,油庫料的玉質雖然有好有壞,一般都比較細,但肉質不會有“厚重感”;即使不是青白肉,打燈看結構也比較悶,看起來不太自然;而青花的透光好,均以透白光為主,光不僅白也很自然。
真正的油庫料極少,市場上仿品卻層出不窮。俄料仿制的“油庫皮”徒有其表,切開后玉質干澀;而且很多仿品是專門針對切料玩家,確實需要擦亮雙眼呀!
“以貌取玉”不可行!這種捷徑往往暗藏陷阱。那些被精心偽裝的“假寶玉”,完全可能是魚鉤!但是丑的油庫料也不一定是真貨!這就像一場智慧與耐心的歲月修行。
也許這也是未知刺激的魅力——就像驚鴻一瞥,往往隱匿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
在收藏的世界里,油庫料不僅是一塊美玉,更是一場關于等待與發現的哲學——唯有剖開表象,才能遇見真正的光華。
關注御府君,我們將與您同行,以專業視角助您練就“識玉之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