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據《Defencesecurityasia》報道,美國空軍首次在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部署F-35A隱身戰斗機,參加為期兩周的“雷霆演習25-2”。
這一部署標志著菲律賓首次迎來第五代戰機落地。
按照美菲雙方的表態與行動軌跡,這次部署雖然名義上是演訓輪換,但本質上正邁向常態化與半永久化。
自2023年《增強防務合作協議》擴展至9個基地以來,美國便加快在菲律賓前沿部署空中與海上力量的節奏。
此次F-35A進入菲律賓,是美軍測試菲律賓前沿基地是否具備隱身戰機運轉條件的實戰化演練。
甚至以后美軍將以聯合軍演為由,將F-35、F-22、B-2等先進平臺輪流打卡菲律賓,實現隱性駐軍。
美軍為何盯上菲律賓?
菲律賓最近成了美國在亞太軍事布局的“香餑餑”,這背后的地緣戰略算盤可不簡單。自2023年美菲《增強防務合作協議》擴展至9個基地以來,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些基地分布得很有講究:3個在呂宋島北部,1個在巴拉望省的巴拉巴克島,其中一處距離中國臺灣僅400公里,而克拉克空軍基地更是直接位于南海前沿,距離黃巖島只有259公里。這種布局就像在南海和臺海之間埋下兩顆釘子,既能監視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又能在臺海局勢緊張時快速介入。
更關鍵的是,菲律賓的地理位置正好卡在第一島鏈的“腰部”。從這里起飛的戰機,1小時就能覆蓋南海大部分海域,2小時內可抵達臺海周邊。
美軍早在2024年的“肩并肩”演習中,就測試了在呂宋島北部基地快速部署“海馬斯”火箭炮的能力,通過公路、空運、海運多式聯運,72小時內就能把火力投送到巴拉望島附近。“海馬斯”火箭炮的能力
這種戰術演練說白了,就是為未來可能發生的臺海沖突做準備——一旦有事,美軍可以從菲律賓北部基地快速向臺灣方向投送兵力,同時從巴拉望基地牽制南海方向的解放軍力量。
菲律賓自身的軍事短板也讓美國有機可乘。菲律賓空軍目前最先進的戰機還是韓國產的FA-50,這種教練機改的輕型戰機,無論是航程還是載彈量都無法與中國的殲-16、殲-10C相比。
而美國通過《加強防務合作協議》,不僅能在菲律賓預置武器裝備,還能直接使用克拉克空軍基地的3200米超長跑道——這條跑道當年可是為B-52戰略轟炸機設計的,現在正好用來起降F-35A和B-2隱身轟炸機。這種“借雞生蛋”的策略,讓美國用最小的成本在南海邊上建起了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F-35A的“菲律賓首秀”
這次F-35A進駐克拉克空軍基地,表面上是參加“雷霆演習25-2”,實際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實戰化測試。根據《Defencesecurityasia》的報道,美軍這次部署了至少6架F-35A,演習區域特意選在呂宋島北部,并且多次模擬向北飛越巴士海峽的航線。
這種安排可不是巧合——巴士海峽是解放軍潛艇進出西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也是未來臺海沖突中關鍵的制空權爭奪區域。F-35A的隱身性能和AN/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對這一區域進行監視,甚至可以引導其他戰機實施攔截。
克拉克基地的硬件條件也為F-35A的長期部署打下了基礎。這里不僅有兩條能起降重型轟炸機的跑道,還有完善的機庫、彈藥庫和后勤設施。
2024年印度向菲律賓交付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時,就選擇在克拉克基地進行接收和測試。這種多兵種、多裝備的協同部署,說明美國正在把菲律賓打造成一個綜合性的軍事樞紐。
未來F-35A完全可以和布拉莫斯導彈、“海馬斯”火箭炮形成戰術配合:F-35A負責奪取制空權和目標指引,導彈部隊負責遠程打擊,地面部隊則依托基地進行防御,形成一套完整的作戰體系。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軍這次演習還邀請了菲律賓空軍的FA-50戰機參與編隊訓練。F-35A的Link-16數據鏈系統能實時共享戰場信息,而菲律賓的FA-50經過升級后也具備一定的協同作戰能力。
這種“高低搭配”的演練,實際上是在訓練菲律賓軍隊如何融入美軍的作戰體系。一旦形成數據共享機制,菲律賓空軍就成了美軍在南海的“眼睛”,而F-35A則扮演“大腦”的角色,指揮整個作戰網絡。
背后的戰略算盤
美軍在菲律賓部署F-35A的真正目的,遠不只是一場演習那么簡單。按照美菲雙方的行動軌跡,這種部署正在向常態化和半永久化演變。自2023年協議擴展以來,美國已經在菲律賓輪換部署了F-16、A-10攻擊機、MQ-9無人機等裝備,而F-35A的到來標志著美軍開始在菲律賓部署最尖端的作戰平臺。
未來F-22、B-2等隱身戰機很可能以“聯合演習”的名義輪流進駐,通過這種“打卡式”部署,美軍既能規避菲律賓國內的反美情緒,又能逐步實現隱性駐軍。
這種戰略布局對中國形成了三重威脅:首先是戰術層面,F-35A從克拉克基地起飛,1小時內就能抵達南海爭議島礁,其攜帶的JDAM精確制導炸彈和AIM-120中距導彈,對中國在南海的島礁防御體系構成直接威脅。
其次是戰略層面,美軍通過在菲律賓和日本沖繩同時部署五代機(如F-15EX),形成南北夾擊態勢,試圖在臺海和南海兩個方向同時牽制解放軍的兵力。
最后是政治層面,菲律賓近期頻繁與臺灣進行情報共享和聯合巡邏,甚至允許美軍在巴拉望島設立“仁愛礁特遣隊”,直接介入南海爭端。這種“軍事+政治”的雙重挑釁,正在把菲律賓變成中美博弈的前沿陣地。
但菲律賓當局似乎沒有意識到,這種“引狼入室”的做法正在把自己推向危險的深淵。一方面,中國已經在南海開展實彈演練作為反制,明確警告任何外部勢力不要試圖挑戰中國主權。另一方面,菲律賓的軍事現代化完全依賴美國,其空軍的FA-50、海軍的“何塞·黎剎”級護衛艦都需要美國的技術支持。
一旦中美沖突升級,菲律賓很可能成為解放軍首輪打擊的目標——畢竟美軍在菲律賓的基地和裝備,都將成為“合法打擊目標”。更諷刺的是,菲律賓把自己比作“東南亞的以色列”,但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和強大的國防工業,而菲律賓連基本的國防自主能力都沒有,這種不自量力的類比,最終只會讓自己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這場F-35A的“菲律賓首秀”,本質上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搞“軍事包衛”的又一步棋。但正如中國海關識破“李鬼大豆”一樣,任何試圖挑戰中國核心利益的小動作,最終都將在強大的反制能力面前碰得頭
破血流。菲律賓當局如果繼續執迷不悟,恐怕要為自己的短視付出沉重代價。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