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衛報、colossal.com、《科學》新聞
美國初創公司 Colossal Biosciences 近日宣布,已將恐鳥列入其「滅絕物種復活」的項目名單,與猛犸象、渡渡鳥和袋狼(又稱塔斯馬尼亞虎)并列。
該公司計劃與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 Ngāi Tahu 研究中心合作,計劃在未來 5 至 10 年內通過基因技術復活這種已滅絕鳥類。
圖片來源:Colossal Biosciences
恐鳥是一種無翼鳥類,站立高度可達 3.6 米,體重約 230 公斤,是已知地球上行走過的最高鳥類,在 13 世紀末因為人類活動導致其數量急劇減少而消失。Colossal 的研究方案旨在通過提取化石中的古代 DNA 并結合其現存近緣物種(如鴯鹋)的基因,進行基因組編輯和重構,以實現恐鳥的「復活」。
該公司已啟動對恐鳥體型最大的亞種——南島巨恐鳥(Dinornis robustus)的基因組測序工作,目標是將關鍵遺傳特征移植至代孕鳥類體內,培育出「在外形與基因層面均接近已滅絕物種」的雜交后代,最終計劃是復活曾棲息在新西蘭原始森林的全部九個恐鳥物種。該公司表示,基因改造后的鳥類將被孵化出來,放歸到封閉的「野化放歸區」。
今年 3 月,該公司的研究團隊曾成功培育出擁有與猛犸象相似毛發基因的實驗鼠。該團隊分析了 121 份猛犸象和大象的基因組數據,并在實驗鼠體內的 7 個基因位點引入了 8 處基因突變,產生了「超長毛發」的表型。
此外,Colossal 還在 4 月宣布通過基因編輯手段在恐狼(約 1.3 萬年前滅絕的北美掠食者)的「復活」上取得進展,成功培育出兩只具有恐狼特征的灰狼幼崽。然而,該公司的項目在科學界頗受爭議。
批評者指出,恐狼的完整基因組約有 25 億個堿基對,即便其與灰狼基因相似度達 99%,仍存在上百萬個差異。Colossal 所公布的改造僅涉及 14 個基因的 20 個位點,遠不足以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復活」。
此外,滅絕物種的行為模式、生態角色及社會結構(如猛犸象的母系群體)難以通過基因層面還原,這也令該類項目的生物學可行性和倫理性持續受到質疑。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中的序號,即可領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響因子(2025 年最新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