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多,烏克蘭真正讓人記住、讓俄羅斯記住的,是它的無人機。
就在17號這一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他要和美國做一場巨大的交易,美國準備從烏克蘭進口無人機,看看這些在戰場上經過檢驗的無人機到底是什么情況?
美國是世界上的軍工大國,美國的軍工復合體生產著全世界最先進、最復雜的各種武器裝備。
但現在卻要從烏克蘭這里拿點無人機,學習學習、觀摩觀摩。
這對烏克蘭來說,是巨大的榮耀。
圖為烏克蘭無人機
烏克蘭怎么做到的?這要從俄烏沖突一開始他們就發展無人機有關。
俄羅斯剛打烏克蘭時,大家看到的是二戰場景,漫長的坦克部隊。但它們遭遇了烏克蘭“海馬斯”的襲擊,也遭遇了“標槍”“毒刺”的打擊,這讓俄羅斯最初的進攻緩了下來。
之后,烏克蘭開始用無人機彌補自己在彈藥和傳統武器方面的不足。
經過幾年修煉,烏克蘭的無人機生產能力一年至少可達100萬架。
100萬架無人機可以部署在漫長戰線,在前線,烏軍把無人機控制的區域稱為“死亡區域”。這些無人機里有負責偵察的,可360度無死角把信號實時傳回后方;后方就像打電子游戲一樣,看見哪里有敵人,就派專門負責轟炸的無人機過去往下扔炸彈。
這讓俄軍慣用的集群式沖鋒完全失效,越集群越容易被打擊,坦克、裝甲車這些龐然大物越易成為目標。
在烏軍無人機壓制下,俄軍也采取化整為零的戰術。不再集團式“烏拉”沖鋒,而是分成三五成群的小隊,騎著小摩托艇。
俄軍的思路很明確,用分散部隊吸引敵方火力。就像狙擊手先派人扔點東西暴露對方位置;俄軍無人機再過去執行攻擊。
雙方無人機大戰如火如荼。
在過程中,烏克蘭不僅在前線使用無人機,還發展出遠程的無人機,可打到莫斯科、圣彼得堡。
如今,三到五萬美元就能生產一架遠程無人機,相當于把傳統導彈或遠程襲擊的成本降低十倍,以低成本遠程攻擊莫斯科。
6月1日的“蜘蛛網行動”,就是使用遠程操控無人機,配合地面特工完成,一系列動作缺一不可。
在無人機領域,烏克蘭擁有諸多自主技術,現任第一副總理、即將出任總理的尤利婭發揮了巨大而重要的作用。
俄羅斯也在跟進,先從伊朗進口無人機,再自建工廠生產,但“一招落后,步步落后”,在這方面仍比不上烏克蘭。
目前,烏克蘭不僅是無人機,它國內武器生產量已經到達了40%,目標是50%。在國外援助中,歐盟提供的數量已超美國。
除愛國者導彈這類尖端防御體系,歐洲與烏克蘭尚不具備外,其余裝備雙方合力已能與俄羅斯抗衡。
甚至烏克蘭在生產無人機時,也是各種手段齊上陣,他們開發出光纖無人機,無人機的戰斗、無人機的比拼,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么一個過程。
俄羅斯方面有強大的電子干擾能力,烏克蘭就開發出一種可以在前線小半徑內作戰的光纖無人機。
這個無人機拖著一個長長的尾巴,是個有線的。這線也許是3公里,也許是5公里,拖著根線,這里是有線操控,無法被電子干擾。
在無人機、無人機器人等裝備帶動下,甚至出現俄軍士兵向無人部隊投降的畫面,這就是未來戰爭,這就是烏克蘭所做的諸多嘗試。
可以說,一戰靠戰壕,二戰坦克為王,那么俄烏這場沖突告訴我們,未來的戰爭就是無人機的戰爭。
而在這場無人機的爭斗之中,烏克蘭已占先機,美國也還要向它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