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所有為官智慧,都是從歷代權臣身上學來的,比如北宋宰相晏殊的為官經驗,對曾國藩的影響非常大。
曾國藩每次遇到困厄,都能順利化解,就是因為他對晏殊的《解厄學》研究得透徹。
解厄學被稱為是安身立命、趨利避害的學問,對曾國藩到底有什么影響呢?
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中,我將通過《解厄學》的原文,結合曾國藩的為官歷史進行詳細講解,看看曾國藩是如何通過“解厄”的方式讓自己一步步走上權力頂峰。
這一系列文章,我將通過《解厄學》中的每一句來進行詳細講解,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關注,讓我們來看曾國藩到底是如何運用古人智慧的。
任何一門學問,如果不懂運用,就沒有價值。
晏殊的解厄學分為八個部分,分別是:藏鋒、隱慧、戒欲、省身、求實、慎言、節情、向善。
這一章,我們就從“藏鋒”中的第一句開始講解:
一、不要害怕厄運。
《解厄學》中的第一句,就是提醒人們,不要害怕遭遇厄運。
我們先來看原文:
厄者,人之本也。
這句話很好理解,意思是說: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現象。
晏殊久歷官場,一生大起大落,閱人無數,總結了很多人的得失后,最終開悟,認清困厄的本源。
困厄既然是人生固有的現象,我們就應該坦然面對。
這句話對曾國藩的影響非常大。
二、曾國藩如何解決厄運?
在人生的失意期,如果你一味愁苦,厄運不僅不會離開,還會越來越嚴重。
真正解決厄運的方法,就是允許其發生,不要以困為困,以厄為厄。
咸豐八年(1858年),曾國藩回家為父丁憂期間,被咸豐皇帝剝奪兵權,他成了一個毫無用處的人。
在這期間,曾國藩的很多下屬都獲得晉升,唯有他成了朝廷的棄子。
陷入困頓中的曾國藩,如果真認為自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是被朝廷拋棄的人,那他就必定心生怨氣,不能走出厄運了。
曾國藩是如何做的呢?那就是允許一切發生,始終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心態。
曾國藩一邊讀書修心,提升自己的德行,一邊關注戰事的變化。如果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就盡心盡力;不能獲得重用,就潛心提升自己。
面對困厄,不抱怨,不逃避,就是擺脫困厄的最好方式。
最終,曾國藩在等待中,獲得機會,被再次啟用,并帶領湘軍把太平軍消滅,立下赫赫戰功,成就了自己的一生。
懂解厄學,才是真成功。這是曾國藩留給我們的智慧。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解厄學》(圖片為配圖,圖源自網絡或者AI生成,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