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停火快一個月了,伊朗方面才放出消息,原來當時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也在以色列的空襲中受傷了,差點性命不保。
(原來佩澤希齊揚也在襲擊中受傷)
根據伊朗媒體的說法,佩澤希齊揚是在以色列的一次空襲中受傷。
襲擊發生在6月16日上午,也就是伊以沖突發生后的第三天。當時,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在德黑蘭西部一處地下防空設施內舉行會議。
包括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伊朗司法部長穆赫辛尼·埃杰伊在內的多位伊朗高官,都參與了會議。
收到情報的以色列空軍動用6枚導彈,襲擊了該處建筑。
伊朗媒體認為,以色列這是試圖重現“暗殺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的成功。
當時,納斯拉魯也是在貝魯特南部的一處指揮掩體中,被以色列投擲的85枚導彈和制導炸彈暗殺。
此次襲擊還造成其他十余名真主黨高層死亡,包括伊朗駐黎巴嫩革命衛隊指揮官。
不過佩澤希齊揚就要“幸運”得多了,以色列的6枚導彈只是瞄準了該建筑出口。
襲擊發生后,樓層電源被切斷,佩澤希齊揚等伊朗官員通過事先準備好的緊急艙口逃生。
佩澤希齊揚正是逃生過程中,造成腿部受傷。
(以色列擊中佩澤希齊揚舉行會議的大樓)
不過奇怪的是,襲擊是在6月16日發生,距離今天都快過去一個月了,怎么佩澤希齊揚當時不說,到現在才說?
更詭異的是,佩澤希齊揚在當時不說,就說明他們想瞞下來,可為什么現在又不瞞了?
佩澤希齊揚這么做,恐怕有幾個目的。
一方面,當時伊以沖突還在進行當中,還有升級之勢。改革派出身的佩澤希齊揚,不希望看到沖突升級。
如果他當時說出自己也遭到襲擊了,又不下令反擊,很可能就會被國內民眾打上“軟弱無能”的標簽,動搖他的執政地位;
可若是他下令反擊,必然又會更進一步升級事態,這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所以選擇了瞞下來。
另一方面,佩澤希齊揚的傷勢可能本來就不重,他說不定只是在逃生過程中,不小心扭傷了腳,或是因為落石、墜物而砸傷。
畢竟我們知道,伊以停火不久后,佩澤希齊揚還親自出席了國葬。如果他傷勢嚴重,必然會在當時被看出端倪。
佩澤希齊揚瞞下這事,就能在國內營造,以色列針對的都是伊朗內部的保守派勢力、伊斯蘭革命衛隊,與他們改革派關系不大,從而證明改革派的執政理念對伊朗國內的發展有利,爭取民意對改革派的支持。
那為什么佩澤希齊揚現在又要公開遇襲受傷的消息呢?
(伊以沖突結束,佩澤希齊揚公開露面過幾次)
一是伊以沖突畢竟已經結束,這時候說出來,不會再激化局勢,反而還能向伊朗人證明:其實他跟大家一樣,都是以色列的眼中釘。
我們知道,伊以沖突期間,以色列暗殺了多位伊朗高級官員,甚至包括哈梅內伊本人,也上了“暗殺名單”,然而以色列方面唯獨沒提過暗殺佩澤希齊揚,連句威脅都沒說過。
這也讓伊朗國內民眾猜測,佩澤希齊揚是不是有問題?難道有“親以”“通以”的嫌疑?
再加上,伊以沖突結束后,伊朗死了那么多高官,現在也到了伊朗內部權力重組的時候。
佩澤希齊揚在這時爆料自己也曾遭到以色列的襲擊,就能打消伊朗內部、伊朗民眾的質疑,從而為自己在最新一輪的權力重組當中,撈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所以說白了,佩澤希齊揚這一出,就是在靈活運用他受到襲擊這事,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政治利益。
至于以色列當時是不是真的針對他進行了“斬首行動”?那還真難說。
畢竟以以色列暗殺手段的兇狠程度,如果他們真的想要佩澤希齊揚的命,又怎么會只轟炸建筑的某一處出入口?
以色列連哈梅內伊都想暗殺,難道還怕炸死一個佩澤希齊揚會讓局勢失控嗎?
(以色列連哈梅內伊都想殺,卻放過佩澤希齊揚)
佩澤希齊揚此時才公開自己曾在以色列襲擊中受傷的消息,顯然并非偶然。
在伊以沖突最激烈的時刻選擇沉默,是為了避免局勢失控,也為了不讓自己的改革派形象受損;而在沖突平息后突然爆料,則是為了在伊朗國內的政治洗牌中搶占道德高地,洗清“親以”嫌疑,同時鞏固自身權力。
以色列發射那6枚導彈,究竟是“精準威懾”還是“象征性警告”,如今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佩澤希齊揚成功將這次“受傷”轉化為政治資本——既向國內民眾證明自己并非“以色列的盟友”,又向保守派展示了自己的“抗以”立場。
這場“延遲曝光”的戲碼,本質上是一場精心計算的政治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