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我猛地站起身,熱湯順著我的衣服往下流,整個餐廳瞬間安靜。公公的臉色鐵青,婆婆急忙遞來紙巾,小姑子卻噙著得意的冷笑。
我深吸一口氣,伸手握住了桌上的火鍋邊緣。"忍一時風平浪靜?"我輕聲說道,然后用力一掀,滾燙的火鍋湯汁和食材瞬間灑向對面。我頭也不回地走向門口,留下身后一片狼藉和震驚的目光。我的婚姻,到此為止。
01:
五年前,我和陳遠相識在一場公司聯誼會上。他溫文爾雅,談吐不凡,身為建筑設計師的他對生活充滿熱情。短短三個月的戀愛后,我們便決定步入婚姻的殿堂。回想起來,或許正是這倉促的決定,埋下了日后無數的隱患。
婚前,陳遠帶我回家見父母,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的家人。陳父陳母看起來和藹可親,唯獨他的妹妹陳莉,從我踏入家門那一刻起,眼神中就帶著明顯的審視和不屑。
"哥,你確定要這么快結婚嗎?"當時陳莉笑著說,眼睛卻一直盯著我的穿著打扮,"我覺得你們還可以再相處一段時間。"
陳遠只是笑著攬住我的肩膀:"我的決定不會錯。"
婚后不久,問題逐漸顯現。陳家人幾乎每周都要來我們的新家"視察",陳莉總能找到各種理由對我的家務活挑刺。"這衣服疊得不整齊","廚房油煙味太重","客廳地板沒擦干凈"...而每當我稍有反駁,陳母就會嘆氣說:"做媳婦的要懂得忍讓啊。"
陳遠夾在中間,面對我的委屈,總是安慰道:"莉莉就那性格,你別往心里去。"
一年后,我懷孕了。本以為有了孩子,家庭關系會緩和,誰知情況變得更糟。陳莉對我的孕期反應嗤之以鼻:"現在的女人,懷個孩子跟生了大病似的,我媽當年懷我哥的時候可是干活到臨盆。"
而更讓我崩潰的是,陳遠的態度也開始改變。他頻繁加班,回家后對我的抱怨充耳不聞,甚至開始附和家人的意見:"你是不是太敏感了?莉莉不過是直率而已。"
我漸漸明白,這個家里,我永遠是外人。
孩子出生后,我的處境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艱難。陳家人對孩子的撫養方式指手畫腳,陳莉甚至多次在我不在場時私自給孩子喂奶粉和輔食,導致孩子腹瀉。當我提出抗議時,陳母卻責怪我:"孩子是全家的,你這媽媽做得也太小氣了。"
在一次激烈爭吵后,陳遠終于攤牌:"你總是和我家人過不去,難道就不能委屈一下自己嗎?"
那一刻,我感到無比寒心。五年來的忍讓和退步,換來的卻是整個家族的輕視。我在這段婚姻里,不過是一個用來生育和服務的工具。
02:
除夕夜,陳家按照慣例在家中聚餐慶祝。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中間是一鍋冒著熱氣的火鍋。陳父陳母坐在主位,陳遠和我挨著坐在一側,對面是陳莉和她剛交往不久的男友張明。
氣氛表面上其樂融融,陳父不停地給張明夾菜,陳母則時不時地詢問他的工作和家庭情況。張明是一家投資公司的經理,言談間盡是自己如何眼光獨到,如何在股市中獲利。
"姐夫只會蓋房子,哪比得上我明哥玩錢的本事。"陳莉得意地看著我,"明哥說了,等我們結婚,就給我買輛寶馬。"
我淡淡一笑,低頭專注于給孩子夾菜。三歲的小寶正鬧著要吃火鍋里的丸子,我一邊哄著他,一邊小心翼翼地撈著不燙的食物。
"你看看你,"陳莉突然提高了聲音,"帶個孩子這么嬌氣,整天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以后的孩子,絕對要從小就獨立。"
我忍著怒氣沒有回應。陳遠在桌下輕輕握了握我的手,似乎是安慰,又像是警告。
菜上得差不多時,陳母開始分享她的"婆媳經驗":"做媳婦的,就得學會忍讓。當年我剛嫁到陳家,婆婆多挑剔啊,但我就是一聲不吭地干活,慢慢就贏得了尊重。"
我低著頭,心里卻在想:贏得尊重?還是習慣了被輕視?
"是啊,"陳莉接過話茬,"我看現在的年輕人,脾氣可大了,動不動就離婚。婚姻哪有那么容易?"
"我倒覺得,婚姻是平等的。"我終于開口,"互相尊重比一味忍讓更重要。"
話音剛落,陳莉的臉色就變了:"這是在說我們陳家欺負你?"她猛地站起身,作勢要去拿公筷,卻"不小心"打翻了自己面前的湯碗。滾燙的湯汁順勢潑在了我的胸前和腿上。
"啊!"我驚呼一聲,瞬間站起來,衣服濕了一大片,皮膚立刻泛起紅色。
"哎呀,不好意思啊嫂子,我不是故意的。"陳莉故作驚訝,眼中卻閃過一絲得意。
陳母急忙遞來紙巾:"別大驚小怪的,過年圖個吉利,忍一忍就過去了。"
我擦著衣服,疼痛感從皮膚傳來,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
陳遠只是輕聲說:"去換件衣服吧,別耽誤了吃飯。"
就在這時,張明竟然笑著說:"陳莉有時候手腳是有點毛糙,嫂子別往心里去。"
"對啊對啊,"陳父也幫腔道,"年夜飯上不要生氣,晦氣。"
我環顧四周,看到的是或漠然或戲謔的目光。五年來的委屈和忍讓如洪水般涌上心頭。我深吸一口氣,伸手握住了桌上的火鍋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