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糾紛的妥善化解,不僅關乎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障,更是維護社會誠信體系的重要環節。近日,九原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成功調解一起標的額22萬元的民間借貸糾紛案。
案情回顧
2024年3月,廉某因資金周轉需求向張某借款22萬元,出具借條為憑。隨后,張某委托朋友分兩筆向廉某轉賬——3月9日支付12萬元、3月21日支付10萬元,兩筆轉賬均明確備注“借款”。借款到期后,廉某未按約定還款,張某多次催討無果遂訴至法院,要求廉某歸還全部借款。
調解過程及結果
案件受理后,為妥善化解糾紛,承辦法官從厘清事實、夯實證據入手,有序推進案件進展。
一、夯實證據審查基礎。承辦法官嚴格遵循“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審查了書面借條的真實性,同時重點核實了22萬元借款的實際履行情況。通過調取銀行轉賬記錄,確認轉賬事實,且轉賬備注“借款”字樣與借條內容相互印證,為案件事實認定奠定堅實基礎。
二、分側疏導定制方案。承辦法官首先采取“背對背”調解策略,分別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深入溝通:向張某釋明訴訟風險和執行難點;向廉某闡明拒不還款可能面臨的法律后果,包括列入失信名單、限制高消費等強制措施。針對廉某提出的還款困難,承辦法官責令其提供財產狀況證明,并協調雙方制定分期還款方案。通過分析廉某的收入來源和償還能力,確定切實可行的履行期限。
三、溫情緩沖彌合裂痕。在承辦法官的主持下,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法官進一步延伸司法服務,結合案件實際,建議在協議中增設寬限期條款,為被告預留必要的履行緩沖空間。這一舉措既堅守法律原則底線,又以柔性方式傳遞司法溫度,讓原本劍拔弩張的當事人逐步消解對立情緒、消除隔閡。
本案的成功調解,不僅為當事人化解了債務糾紛,更彰顯了司法調解在平衡權益、修復關系中的獨特價值。下一步,九原區人民法院將把“證據認定、權益平衡、關系修復”的調解理念融入民事糾紛的常態化處理中,推動司法調解與基層治理有效銜接,從源頭上減少矛盾激化,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來源丨民事審判庭 孫麗寧
審校丨劉 杰
復審丨逯瑞杰
終審丨王銳軍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包頭九原法院”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