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小滿”第149座充電站落成:從地面網絡到空中布局,新能源生態再拓邊界
作者:金光
當清晨的陽光掠過嶄新的充電樁,第149道藍色電流在此刻匯入電小滿的能源網絡。這座位于主城區的充電站,不僅是一個能源補給站的落地,更像是一個時代坐標——它標志著這家深耕新能源領域的企業,正以“穩扎穩打”的技術積淀與“跨界破圈”的創新勇氣,在綠色轉型的賽道上寫下新注腳。
“企業的每一步,都要踩在時代的鼓點上。”銘鋒集團電小滿董事長在開業儀式上的這句話,或許正是其發展路徑的最佳注腳。從早期攻堅核心技術,到如今構建起覆蓋7kW交流樁、120kW-160kW直流樁、360kW重卡專用樁乃至960kW超級液冷樁的全系列產品矩陣,電小滿用“全氣候適配”“多品牌兼容”的硬實力,回應著從私家車到商用車、從城市通勤到長途貨運的多樣化充電需求。149座充電站的數字背后,是從繁華商圈到社區院落、從高速公路到鄉村地頭的網絡編織,更是“讓充電像加油一樣簡單”的承諾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逐步落地。
在現場,一位貨運司機的體驗頗具代表性:“以前開電車跑長途,最怕半路沒電。現在高速沿線每隔幾十公里就有超沖站,半小時就能補滿全部電量,比以前節省了近兩小時。”這種“省時省心”的體驗,正是電小滿“技術落地”的生動寫照——不是實驗室里的參數,而是用戶車窗外實實在在的便利。
更令人關注的是,電小滿所屬的銘鋒集團并未止步于地面網絡。“集團無人機業務即將量產”的消息,讓這場充電站開業儀式有了更深遠的意義。據介紹,這些無人機還將拓展至農林植保、大型垂直運輸等領域。從地面的充電樁到空中的無人機,一個“樁+翼”的立體新能源生態輪廓漸顯。這并非盲目跨界,而是對“新能源+智能裝備”趨勢的精準把握——當充電樁成為能源網絡的“神經末梢”,無人機則化身連接末梢的“空中紐帶”,讓綠色能源的觸角延伸至更廣闊的天地。
“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董事長看來,149座充電站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充電樁的智能化升級、與光伏/儲能的協同聯動、車網互動(V2G)技術的落地應用,都將是電小滿接下來的發力方向。而無人機與能源網絡的結合,更可能催生“空中巡檢+智能調度+應急供電”的全新服務模式。
現場的合作伙伴們對此充滿期待。一位參與充電樁建設的工程企業負責人坦言:“從最初的零星訂單到如今的規模化布局,我們見證了電小滿從技術追隨者到標準制定者的轉變。這種‘穩’與‘進’的平衡,讓我們愿意長期攜手。”
從《“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到“雙碳”目標的推進,新能源產業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拍打每一個參與者。電小滿的149座充電站,恰如一滴水映照著這片藍海的壯闊——它既是企業發展的里程碑,也是行業前行的縮影。正如董事長在致辭中所說:“這份事業從來不是獨自奔跑。”當更多企業像電小滿這樣,既深耕技術“基本功”,又敢闖創新“無人區”,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繁榮圖景,正在每一次充電、每一次突破中徐徐展開。
站在第149座充電站前遠眺,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林立的充電樁,更是一個綠色未來的清晰輪廓——那里有高效流動的清潔能源,有智能協同的能源網絡,更有無數人用實干與創新,共同書寫的時代答卷。
(圖/文 王捷李明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