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外長蘇杰生訪華,這是時隔5年后首次訪華。而蘇杰生此行目的,很多人也都猜到了。蘇杰生稱,中印關系持續正常化可以產生互惠互利的結果。這一點其實中國一直都在強調,無奈這是對牛彈琴。
印度主動挑起邊境沖突,并持續在貿易方面采取對華限制措施,根本看不出來任何想與鄰國和平共處的意向。蘇杰生還在會晤時表示,對中國限制稀土金屬、隧道挖掘機和專用設備的出口表示擔憂,必須避免限制性貿易措施和障礙。
這話從印度嘴里說出來還是很諷刺的,印度不如先看看自己是怎么做的。莫迪政府過去五年無端審查在印中企、限制投資、封禁中國應用、卡中國技術人員簽證、切斷直航,惡化營商環境,近期更扣押中國化工品貨物制造摩擦。按理說,最該避免限制性貿易措施的是印度。一方面印度口口聲聲要擺脫對中國供應鏈依賴,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國放寬稀土限制,跟美國一樣,左右腦互搏了屬于是。
而蘇杰生時隔5年訪華,也是因為面臨多重壓力。首先就是稀土危機,印度汽車業93%的稀土磁鐵依賴中國進口,零部件企業面臨停產。印度制造商催促莫迪政府,只有與中國和解,才能拿到稀土,否則8月開始就得停工了。印度嘗試過本土化進程,但技術不行,又嘗試過和蒙古以及"四方安全對話"構建稀土替代供應鏈,也沒有結果。
其實中國根本沒有什么稀土禁令,實施稀土出口"分級供應體系",民用的合法合規申請就能獲得審批。對誠信企業開通快速通道,但對印度強化審查流程,要求提供十年貿易記錄及可追溯用途數據鏈,畢竟印度企業在我們這沒有多少誠信,所以審批速度很慢。印度就是典型的,“一松手吹牛,一卡脖子就翻白眼”。以為表面緩和與中國的關系,中國就會讓步,它就能得到想要的,但他們沒有任何可以討價還價的籌碼。
印度總想左右逢源,卻是兩頭都不討好。現在正是印度外交最窘迫的時候,一旦形勢有變肯定立馬變臉。更何況印度所謂的“和解”毫無誠意,在六月份蘇杰生接受印度電視臺采訪時曾大言不慚說,印度必須隨時做好“對抗中國”的準備,強調印度已在邊境加強軍事建設捍衛利益。之后他在上合會議拒簽聯合聲明,蘇杰生在采訪中也毫不掩飾對中國的敵意,揚言要與中國展開另一場“長期對抗”的準備。
并威脅,印度的鄰國與印度打交道,要么合作,要么付出代價。而莫迪本人,更是為提供政治庇護多年的“癩蛤蟆”慶生,故意惡心我們。這就是印度人的“誠意”,沒有誠信的國家靠不住,與它談什么都是多余的。不過蘇杰生倒是給我們劃了重點,稀土戰略材料和盾構機等專用設備得繼續收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