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情節存在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018年春天,我和老伴帶著行李箱踏上了進城的火車。回望著車窗外漸漸遠去的村莊,我心如刀絞。
"老頭子,你說我們這樣做對嗎?"老伴紅著眼眶問我。
我緊握著她的手,聲音有些顫抖:"不這樣做,咱們一家人都得完蛋。"
車廂里其他乘客投來同情的目光,他們大概猜到了什么。畢竟,像我們這個年紀還要外出打工的老人,背后總有說不出的苦衷。
六個兒子,全都二十多歲了,卻沒有一個愿意出去工作。他們整天在家里打游戲、睡覺、啃老,把我和老伴當成了取款機。
"爸,給點錢買煙。""媽,今天想吃紅燒肉。""爸媽,我手機壞了,給我買個新的。"
這樣的話,我們每天都要聽無數遍。
那時的我萬萬沒想到,六年后當我們再次踏進家門時,眼前的景象會讓我們徹底愣住...
01
我叫張建國,今年65歲,老伴叫李秀英,比我小三歲。我們住在豫北一個叫張家灣的小村子里,世代務農,日子過得雖然不富裕,但也算安穩。
最讓我們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六個兒子。
老大張強,28歲;老二張勇,26歲;老三張軍,25歲;老四張華,24歲;老五張鵬,23歲;老六張磊,22歲。
六個兒子,一個比一個長得壯實,一個比一個聰明。小時候,村里人見了都夸:"建國家真有福氣,六個兒子,以后享不盡的福。"
可是,誰能想到,這六個兒子長大后,竟然成了我們最大的負擔。
2018年2月,正月十五剛過,村里的年輕人都陸續外出打工了。我站在村頭看著一車車的年輕人離開,心里五味雜陳。
"爸,你在那兒站著干嘛?"老大張強從后面走過來,手里拿著一個蘋果,邊啃邊問。
"看別人家孩子出去工作。"我沒好氣地說。
"切,有什么好看的。"張強不屑地說,"在外面打工多累啊,還不如在家舒服。"
我轉身看著這個28歲的大兒子,心里一陣發涼。他穿著睡衣,頭發亂糟糟的,一看就是剛起床。
"強子,你也28了,不能老這樣啊。"我苦口婆心地勸道。
"爸,你別操心了。我自有我的打算。"張強擺擺手,轉身就走。
我看著他的背影,心里堵得慌。什么打算?打算一輩子啃老嗎?
回到家里,其他幾個兒子還在睡覺。都快中午了,他們還沒起床。
"秀英,你說這可怎么辦?"我對正在廚房忙活的老伴說。
李秀英嘆了口氣:"我也不知道。以前覺得兒子多是福氣,現在看來..."
她沒說完,但我知道她想說什么。
吃午飯的時候,六個兒子陸續起床了。他們一個個睡眼惺忪地坐在飯桌前,誰也不說話,埋頭吃飯。
"你們今天有什么安排?"我試探地問。
"沒什么安排。"老二張勇頭也不抬。
"要不下午去地里看看?春天了,該準備種地了。"我建議道。
"爸,種地有什么意思?累死累活的,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老三張軍不耐煩地說。
"那你們總得干點什么吧?"我的聲音有些提高。
"急什么?我們自有安排。"老四張華終于開了口。
"什么安排?"我追問。
"這個...還在考慮。"張華支支吾吾地說。
我看著這六個兒子,心里的火蹭蹭往上漲。可是又能怎么辦呢?他們都是成年人了,我也不能強迫他們。
02
飯后,六個兒子又各自回了房間。不一會兒,各種聲音從他們房間里傳出來:游戲音效聲、音樂聲、視頻聲...
我和老伴收拾完碗筷,相視苦笑。
"老頭子,咱們去地里看看吧。"李秀英說。
我們來到地里,看著荒蕪的田地,心情更加沉重。
"建國!"后面傳來喊聲,我回頭一看,是村里的老李。
"老李,你這是去哪兒?"我問道。
"我去鎮上看看,聽說有個招工的,想給我家老三找個活兒干。"老李笑著說,"你家幾個小子怎么樣?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我尷尬地笑了笑:"他們還在考慮。"
老李點點頭,也沒多說什么,匆匆走了。
等他走遠了,李秀英才對我說:"老頭子,你看人家老李,就一個兒子,多用心啊。咱們六個兒子,倒成了負擔。"
我沒說話,心里五味雜陳。
晚上,我把六個兒子叫到一起開了個家庭會議。
"孩子們,我和你們媽商量了,你們都不小了,該考慮自己的前途了。"我開門見山地說。
"爸,你又要說這個?"老五張鵬不耐煩地說。
"我必須說!"我聲音有些激動,"你們看看,同齡的孩子都出去工作了,有的還結婚生子了。你們倒好,整天在家里無所事事。"
"爸,現在就業形勢不好,不是我們不想工作。"老六張磊辯解道。
"就業形勢不好?"我冷笑一聲,"那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都能找到工作?"
六個兒子面面相覷,都不說話了。
"我給你們一個月時間,一個月后,誰不出去找工作,就不要在這個家里待著了。"我下了最后通牒。
"爸,你這話說得太重了。"老大張強皺著眉頭說。
"重嗎?"我站起身來,"我和你們媽辛辛苦苦把你們養大,圖的是什么?就是希望你們能夠成人成才,而不是成為社會的負擔!"
說完,我憤怒地走出了房間。
03
一個月過去了,六個兒子依然如故。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吃飯、玩游戲、看電視,生活作息沒有任何改變。
我徹底失望了。
這天早上,我和李秀英在院子里商量著什么。
"老頭子,真的要這樣做嗎?"李秀英有些猶豫。
"不這樣做還能怎么辦?咱們總不能養他們一輩子吧?"我堅決地說。
"可是,咱們都這么大年紀了..."
"就是因為年紀大了,更不能再耽誤下去。"我打斷了她的話,"再這樣下去,咱們老了靠誰?"
正說著,老大張強從房間里走出來。
"爸媽,你們在說什么?"他好奇地問。
我和李秀英對視一眼,我深吸了一口氣說:"強子,我和你媽決定了,我們要進城打工。"
"什么?"張強愣住了,"爸,你們開什么玩笑?"
"我們沒開玩笑。"我嚴肅地說,"你們不愿意出去工作,我們就自己出去。"
這時,其他幾個兒子也被動靜吸引過來了。
"爸,你們這是要干嘛?"老二張勇不解地問。
"我們要進城打工,掙錢養活自己。"李秀英也開了口。
"媽,你們都這么大年紀了,還能干什么?"老三張軍擔心地說。
"我們能干的事情多著呢,"我冷冷地說,"至少比你們這些年輕人強。"
六個兒子面面相覷,顯然沒想到我們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爸媽,你們別鬧了,"老四張華勸道,"有什么事好商量。"
"商量?"我冷笑一聲,"這一個月我們商量了多少次?你們聽了嗎?"
"那...那你們走了,我們怎么辦?"老五張鵬小聲問道。
"你們怎么辦?"我反問,"你們都是成年人了,應該知道怎么照顧自己。"
"可是家里的錢..."老六張磊欲言又止。
"錢?什么錢?"我裝作不明白。
"就是...平時的生活費。"張磊小聲說。
"生活費?"我的聲音提高了,"你們自己不工作,還想要生活費?"
六個兒子都低下了頭,不敢再說話。
"聽好了,"我鄭重地宣布,"從明天開始,我和你們媽就去城里打工。家里的地你們自己種,錢你們自己掙,我們不會再給你們一分錢。"
04
第二天早上,我和李秀英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
六個兒子都起了個大早,圍在我們身邊,臉上都是不舍的表情。
"爸媽,真的要走嗎?"老大張強問道。
"走。"我簡短地回答。
"那...你們什么時候回來?"老二張勇問。
"等你們都能自力更生了,我們就回來。"李秀英含著眼淚說。
"爸媽,我們錯了,你們別走好不好?"老三張軍竟然哭了起來。
看到兒子哭,我的心也軟了一下,但還是硬著心腸說:"錯了?錯在哪里?"
"我們...我們不該不工作,不該讓你們操心。"老四張華低聲說。
"知道錯了就好,"我說,"但是光說不行,要有實際行動。"
"那我們現在就去找工作!"老五張鵬著急地說。
"現在?"我看了看手表,"現在已經晚了。我們的車票都買了。"
"爸,那就退了票吧,我們真的知道錯了。"老六張磊央求道。
我看著六個兒子,心里其實也舍不得。但是我知道,如果現在心軟了,以后還是會回到老樣子。
"孩子們,"我語重心長地說,"不是爸媽狠心,而是你們真的應該獨立了。我們不可能照顧你們一輩子。"
"可是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你們..."老大張強的聲音有些哽咽。
"那就當是長大的第一課吧。"李秀英摸著他的頭說。
村里來接我們的車到了,司機按著喇叭催促。
"走了。"我拿起行李箱,頭也不回地向外走。
"爸媽!"六個兒子齊聲喊道。
我和李秀英都沒有回頭,怕自己會心軟。
上了車,透過后窗,我看到六個兒子站在院子門口,都在抹眼淚。
"老頭子,我們這樣做真的對嗎?"李秀英哭著問我。
"對。"我堅定地說,雖然我的心里也在滴血。
05
我們來到了省城鄭州,通過老鄉介紹,我在一個建筑工地找到了看門的工作,李秀英在附近的一家工廠做清潔工。
工作雖然辛苦,但我們都很珍惜。每天晚上回到租住的小房子里,我們都會互相鼓勵。
"老頭子,今天工頭夸我干活仔細呢。"李秀英高興地說。
"那就好,我們要好好干,給孩子們做個榜樣。"我說。
我們每個月能掙四千多塊錢,除了房租和生活費,還能剩下一些。但我們沒有給孩子們寄錢,而是存了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經常打電話。
"爸,家里沒米了。"老大張強在電話里說。
"那就去買。"我回答。
"可是沒錢..."
"沒錢就去掙。"我說完就掛了電話。
"媽,我們不會做飯。"老二張勇給李秀英打電話。
"不會就學。"李秀英說,"網上什么都有,自己查。"
"可是..."
"沒有可是,自己想辦法。"李秀英也掛了電話。
開始的時候,接到孩子們的電話,我們心里都很難受。但我們知道,現在心軟就前功盡棄了。
一個月后,孩子們的電話越來越少了。偶爾打來,也不再是要錢,而是匯報一些情況。
"爸,我們學會做飯了。"老三張軍在電話里說。
"那就好。"我淡淡地回答。
"爸,地里的麥子長得挺好的。"老四張華匯報。
"嗯,要注意澆水。"我說。
雖然話不多,但我能感覺到孩子們在慢慢變化。
06
我們在城里打工的第二年,發生了一件讓我們意外的事。
那天,我正在工地上值班,突然接到老大張強的電話。
"爸,我找到工作了!"他興奮地說。
"什么工作?"我有些不敢相信。
"在鎮上的一家工廠,做裝配工。工資不高,但包吃住。"張強說。
"那很好啊。"我心里很高興,但語氣還是很平靜。
"爸,我知道這一年多讓你們失望了,但我真的想改變。"張強的聲音有些哽咽。
"知道就好,好好干。"我說。
掛了電話,我心里五味雜陳。看來我們的決定是對的,孩子們真的在改變。
沒過多久,老二張勇也找到了工作。然后是老三、老四...
到了第三年,六個兒子中有四個都出去工作了,只有老五和老六還在家里,但他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所事事,而是承擔起了家里的農活。
"秀英,看來我們的辦法起作用了。"我對老伴說。
"是啊,早知道這樣,我們應該早點這么做。"李秀英感慨地說。
但我們還是沒有回去,我們要等到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立。
第四年,老五張鵬去了南方打工。第五年,老六張磊也出去了。
家里只剩下空房子,但我們知道,孩子們都在為自己的未來努力。
每逢過年,孩子們都會回來。雖然我們不在家,但聽村里人說,他們回去后都很懂事,會主動打掃房子,整理院子。
"建國啊,你家幾個小子都變了,現在可懂事了。"村里人這樣對我們說。
聽到這些話,我們心里很欣慰。
07
2024年春天,我們在城里打工已經整整六年了。
這天,我接到老大張強的電話。
"爸,我要結婚了。"他激動地說。
"結婚?"我有些意外。
"是的,女孩是我們廠里的,人很好。我們打算下個月辦婚禮。"張強說。
"那恭喜你了。"我由衷地高興。
"爸,你和媽什么時候回來?我們都想你們了。"張強的聲音有些哽咽。
我和李秀英商量了一下,決定回去參加兒子的婚禮。
辦完婚禮后,我們又回到了城里。但我們開始考慮是不是該回家了。
沒過多久,老二張勇也要結婚了。然后是老三、老四...
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步入了婚姻殿堂,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2024年年底,最小的老六張磊也找到了女朋友,而且對方已經見過家長了。
"老頭子,咱們是不是該回去了?"李秀英問我。
"再等等,等老六也結婚了再說。"我說。
但內心里,我也很想回家了。這六年來,我們雖然身在異鄉,但心卻一直牽掛著家里。
08
2025年春節前,老六張磊也訂婚了。
六個兒子都有了著落,我和李秀英終于決定回家了。
"孩子們,我們要回家了。"我給每個兒子都打了電話。
"爸媽,太好了!我們去接你們!"孩子們都很興奮。
"不用接,我們自己回去。"我說。
其實,我有點緊張。六年了,家里會是什么樣子?孩子們真的都變好了嗎?
回家的路上,李秀英也很緊張。
"老頭子,你說家里現在怎么樣了?"她問我。
"應該不會太差吧。"我安慰她,也安慰自己。
火車慢慢駛入熟悉的站臺,我們的心情越來越激動。
村里的小路還是老樣子,但房子似乎都翻新了不少。
我們拖著行李箱,慢慢走向自己的家。
遠遠地,我看到院子門口停著幾輛車,還有很多人在那里等候。
"那是...我們家嗎?"李秀英有些不敢相信。
走近了,我們看清了,那些人正是我們的六個兒子,還有他們的妻子和孩子。
"爸媽!"六個兒子齊聲喊道,都向我們跑來。
我和李秀英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圍了起來。
"爸媽,你們終于回來了!"老大張強激動地說。
"爸媽,我們想死你們了!"老二張勇眼里含著淚水。
看著這些孩子,我和李秀英都哭了。六年了,我們的孩子們真的都長大了。
"孩子們,讓爸媽先進屋歇歇。"老三張軍體貼地說。
我們被簇擁著走向院子,但當我們看到院子里的景象時,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