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哪里來?
從對話中來。7月9日,70余國560余位嘉賓齊聚尼山論壇,圍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展開交流對話,達成并發布《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共識》。在跨越文明的深度對話中,“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羹之美,在于合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等思想之光照亮未來。
爭論中來。近日,“山西大同市兩名環衛工人4小時翻8噸垃圾幫游客找回兒童手表”一事引發網友爭議,“這樣的行為值不值?”“誰來心疼環衛工?”······引起爭議,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網民的價值取向、代表了網民的利益訴求。解決爭議,則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智慧與擔當。但要深刻認識到,這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共生關系。爭議點往往是達成共識的起點,我們期待在輿論良性互動產生合情合理合法的“大眾共識”,也期待“大眾共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幸福質感”。
在這里,還要提出一點,建立“共識”還要考量“差異”中的共通性與“求同存異”的現實性。本屆尼山論壇期間,舉辦首次中埃古代文明對話會,并發布《中埃古代文明對話會——黃河與尼羅河文明合作倡議》。據《參考消息網》報道,“本屆論壇期間選擇埃及作為深度對話伙伴,是基于中埃文明的共通性與中埃合作的現實性雙重考量。當前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下,山東與埃及的合作成果豐碩:海爾智造、中國重汽扎根埃及;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與埃及高校深耕文化、共育人才。”
“大眾共識”何以轉化為“幸福質感”?把握時與勢,以廣泛共識設計科學規劃,錨定“為民謀福”的出發點、發力點、落腳點。簡單來說,既要做好頂層設計也要提出清晰的實踐路徑。當前,建設國際零碳島已成全球共識,長島有著生態綠島,是零碳發展的典范。長島以《長島國際零碳島發展規劃(2023—2035年)》為引領,圍繞打造零碳交通、零碳生活、零碳旅游、零碳民生、全域零碳氛圍以及廟島全域零碳島嶼六大體系,科學謀劃了13個零碳場景。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的成色如何?“沿著黃河遇見海,跟著考卷游煙臺”活動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在陸上,完成10個有居民島破損山體應治盡治,林木綠化率達60%,途經候鳥由333種增加到370余種。在海上,修復海草床和海藻場面積21公頃,近岸水質全部為國家一類標準。在城市,建成區60%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全島人行道、公園實現透水鋪裝、透水混凝土全覆蓋。
今年,高考地理科目(黃河卷)將煙臺市長島國際零碳島作為核心案例素材納入試題,展現了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在國內外的影響力。“跟著考卷游煙臺”,是檢驗“幸福質感”、達成深度“共識”的一次深情對話。在長島觀黃渤海分界線,追萬鳥島鷗鷺齊飛,賞月牙灣球石,感受九丈崖億年地質奇觀,在大黑山島探龍爪山巨石陣,做幾日與世隔絕的島民。大黑山島獲評為全國首個固碳超2000噸的“負碳”海島,制定16項標準組成的綠色低碳標準應用體系,持續實施民宿低碳改造提升,大力推進零碳賓館、零碳景區建設,推出4條“碳尋長島·四季有你”零碳旅游線路和2條零碳海島研學親海體驗游線路。
更“仙”美的是,一個個音樂節會、影視盛會持續點亮幸福生活。沒錯,在煙臺,打造熱氣騰騰的“音樂之城”、活力滿滿的“影視之城”早已成為“大眾共識”,并在全城上下的參與下,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幸福質感”:2024年,煙臺舉辦了38場大型演藝活動,累計參與人數189萬人次,創造消費超11億元。這個夏日,鄧紫棋音樂會、2025青蔥青年影展、2025中國電影導演之夜接踵而來,讓仙境海岸更顯靈動神韻。
乘著“好客山東·齊魯1號”來煙臺吧,喝一杯葡萄酒、聽一場音樂會、學一樣非遺技藝,讓我們凝聚更廣泛的“共識”,轉化為更堅實的“幸福質感”,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煙臺篇章。
(作者:鄔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