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藏友的這枚紀念章,正面為“日照市出口加工區港口工業區奠基”,背面為“石臼港務局房地產開發公司,1991.8.25”,直徑5公分,銅鋅鍍金材質。此章雖然形式簡單,文字簡潔,但材質珍貴,內容重要,它記錄了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發展起步階段的一段珍貴歷史。
日照市出口加工區即今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前身,石臼港務局房地產開發公司即今日照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前身。
據公開出版的權威資料記載,日照市出口加工區的歷史始自1988年。
當年的6月17日,縣級日照市人民政府下發日政發[1988]35號《關于公布日照市出口加工區管理委員會的通知》,成立日照市出口加工區管理委員會。
縣級日照市市長房訓佐兼任管委會主任,石白港務局局長劉丙寅、副市長楊作田、市政協副主席徐風文兼任副主任,市建委主任李茂須、市計委主任張海東、市經委主任褚玉欽、市外經委主任彭志堂、石臼港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孫秀山、市財政局局長許家任、市政局局長王均恕、市建委副主任丁惟榮、市政局副局長李啟明、石臼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馬先奎兼任管理委員會委員,下設辦公室,負責出口加工區日常事務。
辦公室設在石臼原黃海賓館,徐鳳文兼任辦公室主任,孫秀山、丁惟榮、李啟明、馬先奎兼任副主任。
7月1日,日照市出口加工區管理委員會成立大會在石臼黃海賓館舉行,出口加工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辦公。省政府顧問、原副省長宋一民,臨沂行署副專員、中共日照市委書記王家政,市長房訓佐,石臼港務局局長劉丙寅等市五大班子領導出席大會,并為管理委員會揭牌。
出口加工區起步區為2.32平方公里,東至石臼港區,西至針織廠,北至黃海一路,南至石臼辦事處黨校門前的東西向公路。
10月,日照市外經委副主任萬同兼任出口加工區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出口加工區工作。
本月,石臼建港指揮部成立中石房地產開發公司,開始對出口加工區內1平方公里的范圍進行包片開發。
1989年10月31日地級日照市建立。1990年3月15日,市編委批準出口加工區管理委員會為正處級單位,編制20人。
1991年1月18日,市編委批準出口加工區管委會編制增至30人,內設管委會辦公室、經濟發展局、勞動人事局、規劃建設局、財務部。
3月,市計委副主任毛繼春兼任管委會副主任,主持出口加工區管委會日常工作,張培興、萬同任管委會副主任。
4月24日,市委召開市級以上勞模座談會,與會勞模提出,出口加工區已成立3年,但水、電、路配套設施基本是空白,出口加工區的功能得不到發揮,希望加快建設步伐,早日取得成效。
6月9日,市委、市政府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港口管理,搞好對外開放,開發建設魯南,振興山東”的建市指導思想,作出《關于加快出口加工區開發建設的決定》(日發[1991]29號),正式組建出口加工區管理委員會。
出口加工區“區域位置定在海曲東路以南、奎山以東,沿海一帶,規劃面積為30平方公里,先期開發3平方公里”。
6月,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班子調整,市政協秘書長徐風文兼任黨工委書記,市計委副主任毛繼春兼任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王起達、張培興、萬同任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7月23日下午,出口加工區建設指揮部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由出口加工區建設指揮部指揮、市長王家政主持,常務副指揮、副市長陳萬光,副指揮、石臼港務局副局長劉福興參加會議,市委書記王樹文到會講話。會議確定將石臼港務局劃片開發的2平方公里定名為港口工業小區,由港務局組織開發,林灘生活小區由出口加工區開發。
8月25日上午,日照市出口加工區開工典禮儀式在港口工業小區隆重舉行,揭開了全區大規模建設的序幕。
開工典禮儀式由副市長、出口加工區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陳萬光主持,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家政、市委副書記劉丙寅、山東半島經濟開放區協調指導小組副組長許善義致辭。
市委書記王樹文、市長王家政等市領導及國家、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共同揮鍬為出口加工區開工奠基石培土。率先開工港口工業小區和林灘生活小區面積2.5平方公里。出口加工區開發建設的啟動點是盡快將港口工業區1號路、2號路、3號路等3條道路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暖、通汽、通土地等“六通一平”。從此,開啟日照開發區城市開發建設新篇章。
石臼港務局房地產開發公司的歷史始自1988年。
當年的10月5日,建港指揮部向日照市出口加工區管理委員會提出加工區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的報告,擬開發包括規劃工業區四片2.85平方公里、海濱五路南段沿路中心兩側各120米、五號路北側120米、以及兩路相交的三角地帶,總面積4.04平方公里,凈開發面積為3.45平方公里。
1989年8月1日,經日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核發營業執照,成立“日照市石港房地產開發公司”,注冊金 300萬元,屬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方式為開發建設。經營范圍:主營房地產開發、轉讓,兼營城市建設開發、民用、水、土、建筑、設計、施工等。
1991年8月25日,港口開發區舉行開工典禮。開工伊始,開發公司及時完善布局規劃,委托國家甲級設計單位天津市政設計院對擬定的港口工業區進行了總體規劃和港口生活區詳細規劃。
經半年多的設計工作,共出圖近200套。方案設計新穎,標準較高,具開發特點。1992年12月,日照市人民政府對《日照開發區港口工業區規劃》和《日照港務局二期生活區詳細規劃》給予批復。
港口工業區和生活區的建設規劃及主要功能:北部為生活區,中部為工業區、南部為保稅區;海濱五路規劃為商業街,奎山一路為食品街,奎山二路為高科技電子街。在工業區東側,還設有經貿區和外國人居住區等。
1992年9月18日,山東省建委批準日照市石港房地產開發公司資質等級暫定三級,業務歸口日照市建委領導。
1992年底,開發公司6880平方米辦公樓破土動工,市政工程中完成道路硬化29550平方米,形成路基3.31公里,完成海濱六路主干道1550米長、19米寬的一級瀝青路面。開挖多功能綜合管溝1500米,建成2.1公里6KV架空電力線和400千伏安變電所一座,共完成投資1100萬元。
1993年,房地產公司完成二期工程配套的生活區工程1229.09萬元,局自籌資金房建及配套工程完成1084.5萬元,開發區市政工程完成3260.38萬元,到1993年底,公司職工總數為59人,其中正式職工39人,60%以上具有大中專學歷及技術員以上職稱。
以后企業的變遷,公開出版的資料很多,不再敘及了。
作為資深徽章紀念章收藏者,個人認為此枚紀念章的經濟價值并不大,但文化價值、歷史價值、收藏價值巨大。以當年的經濟狀況,估計不會超過二百枚。留待知情者驗證。
從1988年起,三十七年的時光中,日照市出口加工區從省級日照開發區到國家級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石臼港務局房地產開發公司從三級資質到日照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二級資質,各項事業都有了巨大的發展。
回望當年的這些事這些人,令人感慨,感慨時代的日新月異,感慨世間的人生境遇。感謝當年的主事者,讓這枚紀念章作為最直觀的歷史見證物,穿越歷史隧道,見證日照城市的變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