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自己看來,白宮政客中,他才是那個對華最友好的那個,他不是鷹派,甚至還調和了美國鷹派的情緒發泄。
7月17日,援引彭博社消息,特朗普現在很著急和中方領導人實現會晤,在他看來,中美之間的很多問題,只能是由兩方的領導人來決定該如何處理和解決。
收到中方發出的訪華邀請后,特朗普仿佛突然變了個人,對中國的態度不再強硬,甚至多次主動示好。
說到底,中方在上半年,用自己蓬勃發展的出口,創紀錄的貿易順差,讓特朗普看清了局勢,看清了美國手中能與中國談判的籌碼正在逐漸減少。
“軟化對華語調”、“緩和針對中國的對抗語氣”,這是特朗普所釋放出來的積極善意和表態。
關鍵是,特朗普究竟是真的想要對華展現積極的善意,還是在為日后中美更大的競爭埋下炸彈呢?
如果我們想要看懂特朗普近期立場大幅轉變的深層次原因,那么就要先了解美國現在的痛點是什么?
謎底就在謎面上。
中國在2025年上半年對外貿易中,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30320.07億美元,同比增長1.8%。其中,出口18089.86億美元,同比增長5.9%;進口12230.22億美元,同比下降3.9%,貿易順差5859.64億美元!
從數據看,美國在4月份搞出來的“對等關稅”,對于我國來說,基本沒什么太大的影響。
如果說有有影響的話,那就是中美之間的貿易額降低,逼迫的中國只能向東盟、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加強貿易關聯。
不過也開辟了更多的海外市場。
現在特朗普十分擔心的一點,就是中國政府逐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之后,對美出口減少,但是同時對美國的進口更是減少。
這才是特朗普所擔憂的點,中國需要美國的大市場,但是美國也同樣需要中國的龐大市場。
14億人口,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美國是無法真正做到完全放棄的。
既然關稅戰對中國已經徹底失效了,那么特朗普自然懂得緊急掉頭的道理,他現在十分迫切的,就是想要快速和中方敲定更多的貿易協議。
據報道,特朗普本人已經向媒體確認了訪問中國的可能性,白宮上下則忙著制定具體的訪華計劃。
或許今年晚些時候,就能看到特朗普率領數十位美國商界代表前往中國,尋求深化中美合作。
那特朗普都做出了哪些改變呢?
從美國政府近期發布的一系列通知上看,特朗普“變化”最大的地方,莫過于他沒有“說一套做一套”,而是將中美倫敦經貿談中達成的部分共識逐步落實。
具體來說,就是美方解除了日內瓦談判結束后,對中方采取的部分限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恢復處理中國留學生赴美簽證,準許美國能源企業對華出口乙烷,撤銷對華芯片設計軟件出口許可證要求等。
從特朗普本人,到美國財長貝森特,再到國務卿盧比奧,美國目前最為活躍的政客,已經不約而同的表達了想要與中方領導人會晤的想法。
眼見中美代表即將就關稅問題展開新一輪談判,特朗普這一系列“示好”動作,無疑是在給美國“加分”。
畢竟中方有言在先,只要美方拿出足夠的合作誠意,中方就愿意以溝通協商的方式,解決好兩國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如今,特朗普對華放低姿態,中方自然也愿意在關稅上跟美方好好談談。
但我們都清楚,特朗普的政策是不具備可持續性的,甚至是多次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
立場的反復,讓特朗普在中國這里的政治信譽,基本已經破產。
也正因如此,中方決不能放松警惕,必須在接下來的關稅談判中繼續堅守底線,繼續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已經找到了一條,排除美國市場之外,也能生存和發展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