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的《圍城》是一部彪炳史冊的現代文學經典,它最偉大的貢獻是提出了“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這一哲學命題,圍城困境揭示了人類普遍的生存狀態。
眼下的汽車業就是一座圍城。在油電切換的大時代洪流中,待著城里的傳統車企想逃出去,在城外千里奔襲的新品牌們想沖進來。在產品定義權,輿論話語權,市場定價權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之后,城里的車企急切希望洞察小米式的營銷流量密碼,希望掌握華為式的爆款打造能力,而城外的新品牌們則急切想扭虧為盈,想在產品品質和安全上補齊短板。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積銷量為693.7萬輛,燃油車銷量為669.3萬輛。這個數字你是不是感覺不太對,你是不是覺得燃油車已經是少數派,感覺新能源汽車已經一統天下了。是的,新能源汽車上半年增長了40.3%,可以說是狂飆激進,但即便如此,它和燃油車的銷量其實差不多,剛剛過了一半。
這還沒說完。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160.2萬輛,增程式車型銷量為53.8萬輛。這就是說,在600多萬輛新能源中,還有三分之一是帶發動機的插電和增程。嚴格意義上,即便到了今天,帶發動機的汽車銷量依然是不帶發動機汽車銷量的兩倍。
上周,中汽協在上海安亭舉辦的年度汽車論壇上,被譽為“中國電動車之父”的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做了很重要的報告,用數字證明插電和增程的占比逐年提高。他的結論是: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是新能源技術和燃油車技術融合發展。
所以,你到底是在站在城里的霓虹燈下,還是站在城外的茫茫曠野中,都不要固步自封,都得努力學習對方,走融合發展之路。在萬鋼主席做這個報告的同一時間,樂道L90預售發布會后的媒體溝通會上,蔚來掌門人李斌拋出了一個新觀點,就是不理解大家為啥買增程。他說:“每天開車都要背著幾百公斤的東西,這好像不太合算呀。”4年前,李斌也有個類似的發言,不理解大家為啥還買油車,就是為了聞汽油味嗎?
這可能就是蔚小理三家中,為啥大家都替蔚來著急。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令人欽佩,就像不斷向風車挑戰的唐吉可德一樣,但現實世界不屬于唐吉可德。
在樂道L90預售前一天。極氪9X在烏鎮舉辦了技術發布。這款插混SUV的產品負責人是極氪副總裁徐云,在問到堅持純電技術路線的極氪為啥要做插混時,她回答說:“我只是一名汽車工程師,我的工作不是為自己造車,而是為用戶造車,用戶需要什么,我就研發什么。”
在上海舉辦的中國汽車論壇上,我遇到了廣汽集團掌門人馮興亞,這家曾經享譽盛名的地方國企正在經歷改革的陣痛。他說之前學豐田,學本田,現在要學華為,學小米。為此,廣汽導入了華為的IPD集成產品開花流程,并開展了以研發體系重組的深層次變革。
但即便如此,在當天論壇的主題發言中,他還是強調廣汽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堅守”,比如整車開發周期必須經過兩冬一夏的嚴格驗證、高階智駕必須采用雙冗余設計等,以求最大程度確保品質和安全。事實上,大多數新品牌的產品導入都太快了,所謂兩冬一夏的產品測試都是在電腦上跑的。
今天,大多數傳統車企的高管們都已經開設自媒體賬號,勇敢的赤膊上陣了。盡管他們和雷軍、余承東比,號召力有限,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一味的等待是等不來潑天流量的,說不好,亂拳也能打死老師傅。
一汽奧迪執行副總李鳳剛在眾多企業家IP中是一位勤勉的創作者。最近,他發表的“為什么奧迪不用消費級芯片”收獲了幾倍于往期的“一鍵三連”。小米們包括特斯拉在內所用的消費級芯片不是消費者不在意,是沒人告訴他們車規級比消費級到底高了多少個level,僅僅可靠性一項,缺陷率相差500倍,我不相信用戶真的不在意。
城里的傳統車企要沖出去,不是要放棄自己的根據地,而是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建更大的城。城外的新品牌們要相信,流量紅利總是有限的,汽車不是電子產品,更不是快消品。萬鋼主席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融合發展指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品牌和造車理念。汽車業的城里還是城外,終究會殊途同歸。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