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坦言,伊以沖突暴露出伊朗在安全領域存在“根本性”問題,這一表態意味深長。回顧這場沖突,我們不難發現,伊以沖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情報戰,伊朗安全體系存在著嚴重漏洞,雙方情報的較量深刻影響了戰爭走向。
在這次伊以沖突中,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可謂“戰功赫赫”,為以色列在戰爭中贏得先機。其實早在三年前,摩薩德和以軍情報機關就已經開始在伊朗境內精心布置行動網絡,為后續軍事行動打下基礎。這次在以軍發動代號為“獅子的力量”的軍事行動前夕,摩薩德安插在伊朗各地的破壞小組就迅速出動,對事先確定位置的伊朗目標展開遠程破壞,為以軍戰機成功“開路”。
在行動過程中,摩薩德通過各種渠道向伊朗軍隊散布假消息,誘使伊朗高級官員前往已暴露地點召開會議,隨后,以色列便使用精確制導武器進行打擊,讓伊朗方面損失慘重,不僅數名高級軍事指揮官在私人住宅中被殺,甚至伊朗總統也曾在會議期間遭遇以色列導彈精準打擊而腿部受傷。這一系列打擊的背后,是摩薩德強大的情報搜集、分析和運用能力。
相比之下,伊朗在情報戰中明顯處于守勢。主要存在幾個問題:
一是伊朗國內反政府組織長期存在,西方制裁又導致國內經濟困境,民眾不滿情緒滋生,這些都為以色列情報滲透提供了土壤。
二是伊朗的兩大對外情報機構——伊朗情報與安全部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情報組織,竟然都沒設立專門應對以色列的一級部門,導致火力分散,工作難以聚焦,制度建設存在短板。而且,這兩大機構不僅不配合,還為爭奪領導人關注、擴大政治影響而惡性競爭,使得反情報工作碎片化、效率低下。
三是面對以色列在滲透和暗殺方面不斷翻新的技術手段,伊朗情報部門沒能及時調整策略進行有效防御,甚至還發生過多起安全部門核心要員叛逃事件,這些叛逃者極有可能泄露伊朗情報行動細節和安全防范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劇了伊朗情報安全危機。這次伊以沖突,伊朗未能及時、準確地掌握以色列的軍事意圖和行動計劃,致使伊朗在以方行動時竟然毫無防備,這凸顯了伊朗情報預警的嚴重缺失,沒能為關鍵人物和軍事力量提供有效安全保障。
四是伊朗內部存在著人員泄密問題。以色列對伊朗的滲透早已不是秘密了,這讓伊朗國家安全到了懸崖邊緣。比如,多名高官在私人住宅遇襲,如果沒有內部人員告密,此類攻擊難以實施。這表明伊朗安全部門內部可能已混入與以色列合作的情報人員,內部安全出現嚴重隱患,這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不容小覷。
在現代戰爭中,情報被譽為“戰爭的眼睛和耳朵”,伊以沖突便是生動例證。以色列憑借“摩薩德”強大的情報能力,在戰爭中精準出擊,掌握主動權;而伊朗則因自身情報體系漏洞百出,陷入被動挨打局面。不得不說,以色列對伊朗的滲透,給全世界提了個醒。現代戰爭情報戰太重要了,技術不行、內部有矛盾,傳統防御體系根本沒用。
伊朗總統承認安全缺陷,意味著伊朗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未來若想在與以色列的對抗中扭轉局勢,那么,加強情報體系建設、提升情報戰能力刻不容緩,這不僅關乎軍事對抗的勝負,更關系到國家主權與安全的維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