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一天時間趙麗穎就被輿論淹沒了,只不過這一次也是她“自找”的,那么多品牌不代言,非要代言一個曾經辱華的品牌。
而且她自己也是身處輿論當中,剛被官媒點名批評剛多久,這么快就忘了自己是什么處境,現在的趙麗穎真的是陷入了一個資本設計好的循環當中。
這一次趙麗穎代言的哪個品牌?她要如何才能脫離這個死循環?
風暴都是悄悄來的
趙麗穎拿下一個全球代言,評論區卻炸回了2019年,一件舊T恤的賬現在卻徹底爆發了,別看T恤和口紅毫不相干,但問題爆發卻早就埋下了伏筆。
2025年7月15日,紀梵希官宣趙麗穎為首位中國籍全球彩妝代言人,主推產品是這款N05號的唇膏,這本該是她時尚進階之路的又一座里程碑,然而官宣僅一天,網絡輿論就徹底爆發,代言成為攻擊趙麗穎的最好武器。
讓我們把時間退回到2019年,那一年紀梵希的成衣線,因一款將香港、臺灣與中國并列的T恤引起相當大的轟動,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底線,不論你是多么奢華的國際品牌,一旦涉及到我國領土問題,馬上就會被抵制、甚至封殺。
盡管品牌火速道歉,時任代言人易烊千璽光速解約,但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紀梵希這個品牌只要一次露出過獠牙,即便過了多少年我們都能清清楚楚的記得,從2019年到2025年的這段時間里,粉絲和品牌方使用各種辦法重回市場。
他們反復強調趙麗穎代言的是彩妝線,與當年出事的成衣線財務、運營各自獨立,同屬LVMH集團但互不相干,彩妝線的官方渠道,也一直正確標注著“中國臺灣省”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雖然部門與部門之間做了“精準切割”,但是我國的民意卻是抵擋不住的,網友們是根本不買賬,他們認為品牌是一個整體,道歉可以但原不原諒是我們的選擇,傷害過的“釘子眼”不會因為道歉就消失不見,舊賬未清,新約不容。
所以趙麗穎看似是只接了一個商業代言,但背后是洶涌的民意,你敢接這樣有爭議品牌的代言,那就要把你推下“神壇”。
資本背后的小算盤
輿論場上唾沫橫飛,但資本的算盤可是打的響徹天際,紀梵希為什么要選趙麗穎?又為什么偏偏是現在?答案在LVMH集團的財報里,近半的全球銷售額由中國市場貢獻,中國是他們丟不起的龐大市場。
在“安全牌”越來越難打的今天,流量明星的私德風險,讓Prada轉投導演賈玲,LV牽手運動員谷愛凌,紀梵希卻反其道而行,選擇了一位擁有頂級國民度、且剛剛經歷過輿論小風波的80后女演員。
你覺得是紀梵希選擇的角色不對,但我覺得他們是真的會選人,紀梵希真的是在賭,他們押注的是趙麗穎身上那種獨一無二的國民情緒,一個從農村走出的中專生,靠著一股蠻勁在娛樂圈殺出血路,最終登頂的“草根逆襲”的情緒。
這種勵志的故事往往更能打動消費者,事實也證明這種營銷模式讓紀梵希真的贏了,官宣后微博上出現了一堆搶購趙麗穎同款彩妝的文章,主推色號秒速售罄,輿論越大就越有人能看到這款產品,心動的人也就會匆匆下單,這也是品牌方想看到的東西。
品牌買的不僅是數據,是趙麗穎走向巔峰的故事,特別是她是用實打實的作品以及大量輿論堆積起來的故事,從《陸貞傳奇》到《花千骨》,她完成了原始的人氣積累,再到《知否》和《風吹半夏》,她用一個個復雜立體的角色征服了觀眾。
飛天、金鷹、百花等獎項則為趙麗穎的故事提供了權威認證,趙麗穎用十多年的時間,硬生生把一副誰都不看好的自己,撐進了國際一線品牌的核心名利場。
成功就在當下
其實要說為什么趙麗穎能達到今天這個成就,那就不得不說她不服輸的“韌勁”了,這種特質讓她在塑造角色時如魚得水,能賦予人物一種生猛的生命力,但在處理公共關系時,趙麗穎就顯得過于緊繃缺了點圓滑的感覺。
就在代言風波前不久的5月,面對戀情傳聞,她在社交媒體上用一句粗口直接回應,此舉引來央視發文不點名批評,觀眾也開始質疑起這個“大明星”的素質和情緒管理,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觀眾的矛盾心理。
我們一邊渴望看到明星卸下偽裝,展現出有血有肉的真實脾氣,一邊又在他們真的展露棱角時,迅速給人家貼上“情商低”、“沒素質”的標簽,我們想要的究竟是一個“真實的偶像”,還是一個“完美的商品”?
而在這次的輿論當中,趙麗穎并沒有做出類似的過激行為,有些人則是直接把趙麗穎和易烊千璽放在一起對比,當年易烊千璽在發現紀梵希“有問題”之后馬上“跑路”,不少人覺得這才是“妥善處理”。
而趙麗穎此刻就有些“不妥”了,只是那些在網絡上對趙麗穎口誅筆伐、高舉愛國大旗的賬號,轉頭就在自己的微商里,盜用著她的廣告圖,兜售著紀梵希的山寨品,“愛國”在這里成了一門極其好用的生意,隨時用來攻擊別人,也隨時可以為自己謀利。
其實這種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一邊對“辱華”產品口誅筆伐,另一邊去賣人家的山寨產品,“愛國”這個詞真是被有些人玩明白了,在這場混戰里,品牌方獲得了銷量,趙麗穎獲得了爭議和流量,批評者獲得了道德制高點和賺錢的機會。
可能未來也會出現類似的事吧,演員靠著制造輿論引流,網友們因為一丁點的事就開始對明星口誅筆伐,選入循環的又何止是演員本身,我們也一樣是進入了這套輿論打造的漩渦當中,只要一有點風吹草動,我們也會隨之而動。
所以真正的“失敗者”到底是誰呢?是那些被輕易煽動、被模糊焦點、最終只留下一地雞毛情緒的,每一個普通的我們,流量只需要幾天就會徹底散去,我們也會在短時間內遺忘這件事,流量的時代或許就該如此吧。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