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死后,諸葛亮無動于衷,張苞死后,諸葛亮為何吐血?原因很簡單。
翻開《三國演義》原著會發現,諸葛亮在面對父親張飛和兒子張苞二人死亡時,所表現的態度感情是截然相反的。張飛死之前,諸葛亮還淡然算了一卦,說了一句:合損一上將,三日之內,必有驚報。張飛被刺殺的消息傳到成都后,劉備很傷心,非要替張飛報仇興兵伐吳,諸葛亮卻很淡然,瘋狂勸阻主公。
而張飛長子張苞身死之后,諸葛亮非常痛心,原著寫道: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于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諸將無不感激。為何諸葛亮的反應差別如此之大,對于張飛之死毫不關心,對于張苞之死卻吐血暈厥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第一,感情因素。張苞時常跟隨諸葛亮左右,類似保鏢。
原著中不止一次提到:孔明急上馬,有關興、張苞二將保護,殺出重圍。說明了諸葛亮不管南征還是北伐,都會把關興和張苞二將時刻帶在身邊,長時間的相處之下,人和人之間的感情自然會更加深厚。諸葛亮親臨前線比較多,張苞甚至還有可能救過諸葛亮的性命呢。而相對來說,張飛在諸葛亮身邊保衛的時間并不多,感情沒那么深。
第二,張苞英年早逝,且死于跌入懸崖,非常可惜。
張苞在三國后期,也算是一二流的大將了,要說戰死沙場或者單挑戰死,都可以理解,也算是英勇就義了。但張苞死得太不幸運了,張苞是不慎跌入懸崖而傷的,傷太重而死的。這種死法,非常之可惜,更何況張苞年紀還很輕,估摸著也就30多歲,比諸葛亮本人還要小10多歲,諸葛亮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了,痛哭暈厥也能理解。張飛雖是被刺殺,但年紀也不小了,至少50多歲了,古代已經算長壽了。
第三,時機不行。張苞死于北伐戰事之際,正急需人才啊。
張苞屬于是將二代,而且武藝過人,能夠單挑張郃的蜀漢大將。如果正常50多歲去世的話,張苞還能為蜀漢戰斗至少20年,甚至有可能挑起大梁啊,而且張苞的妹妹是后主劉禪的皇后,張苞也是皇親國戚,宗親大將,對蜀漢是非常重要的。諸葛亮連年北伐,趙云沒了,馬謖沒了,身邊能重用的大將寥寥無幾了。張苞的突然跌入懸崖,會讓諸葛亮北伐的信心受到重創,是不是天意讓諸葛亮又失去一臂膀。天意難違,這更加重了諸葛亮的心理負擔和焦慮,所以吐血暈厥了。
張飛之死,相對于張苞的英年早逝,肯定是張苞死亡更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