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起,全國各級關工委將每年7月作為“青少年黨史學習月”,集中開展青少年黨史教育活動。今年,我市將開展為期2個月的青少年“游基地、學黨史”活動。7月18日,市關工委、市教體局聯合團市委,組織我市小學生代表和“五老”宣講團成員走進抗日模范村紀念館、仁義村,在行走中感悟黨史,在體驗中堅定信念。
抗日模范村紀念館內,一幅幅泛黃的照片、一件件斑駁的遺物,無聲講述著烽火歲月的崢嶸。講解員聲情并茂地講述,讓大家仿佛回到那段硝煙彌漫的歷史,追思著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在仁義村鄉村記憶館、黨史館、毛澤東像章紀念館內,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三堂文化的道德傳承,與革命故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風采等交相輝映,讓大家在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中感受歷史的厚重與傳統文化的魅力。
府東街小學學生 尚思妤:
通過參觀石像村的抗日紀念館,我感受到了108位英雄不怕犧牲、義無反顧參加抗日戰爭的決心,他們這種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永葆和平,做一名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小學生。
崇文街小學學生 趙月溪:
通過在仁義村的參觀和學習,讓我了解到了仁義村村名的由來,以及仁義村習俗的變革。在孝義黨史館中,我看到了抗日英雄們英勇奮斗的情景,對我觸動很深,今后,我將銘記歷史,深刻領悟黨史知識,進一步增強愛黨報國情懷,做一名優秀的愛國主義接班人。
市關工委“五老”宣講團成員 侯燕:
通過這次實地參觀學習,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黨的歷史和紅色革命故事,為我們“五老”宣講團每一個成員下一步宣講充實了內容,我們也將創新宣講方式,更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孝義故事。
下一步,市關工委將持續整合紅色資源,通過“線上+線下”“基地+課堂”“五老+青少年”等聯動模式,推出主題宣講、實踐體驗、文化育人等活動,引導全市中小學生從黨史中汲取信仰力量,讓紅色薪火代代相傳。
記者/王娟娟 殷永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