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濤系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作者|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田忠方
2025上半場,地緣沖突與關稅擾動等新變量交織,全球經濟劇烈波動。2025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將如何運行?海外因素給中國經濟整體走勢帶來哪些影響?大類資產又該如何配置呢?
7月17日,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做客澎湃新聞“進擊新周期——《首席連線》2025年中經濟展望”專題,帶來分析和展望。
管濤此前長期在國家外匯局工作,曾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并參與過我國外匯制度的設計工作。
上半年全球經濟四方面特點突出
對于2025年上半年的全球經濟,管濤表示:“關稅擾動和地緣沖突影響下,全球經濟金融的運行主要呈現四方面特點。”
一是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其中,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預測來看,特朗普關稅政策短期對美國的沖擊要大于對中國的沖擊。
二是世界貿易增長承壓。4月份美國宣布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后,世界貿易組織更新了今年的國際貿易增長預測,相較2024年10月份的低關稅基準,今年的全球貿易量增速下調了將近三個百分點。
“雖然從上半年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搶出口的效應,上半年全球貿易的增長可能并不慢,但從全年來看,關稅擾動的影響可能會逐步顯現。”管濤指出。
三是國際金融動蕩加劇。例如,美元不漲反跌,不少非美貨幣升值;國際金融動蕩,美國債市風暴不斷;特朗普關稅政策和美國經濟衰退預期下,美股劇烈震蕩,雖然近期美股已收復前期跌幅,但反彈集中度較高,主要系科技股帶動。
四是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化,對國際資本流動帶來一定影響。
美元擁擠交易變盤在即
管濤表示,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放緩導致美國例外論破產,疊加特朗普政策動搖美元的國際信用,兩方面因素下美元出現調整。
管濤指出,雖然從歷史上看,美元仍然是處于強美元區間,但如果特朗普政策對美元信用傷害還沒有見底,美元還有調整空間。同時,下半年如果美聯儲重啟降息,可能會推動美元進一步走弱。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一次美元周期的調整,可能是2011年超級強美元周期以來的一個拐點。”管濤進一步指出,“如果說之前的弱美元周期主要是經濟因素導致,那么本次美元的強弱切換,除了經濟的周期性因素外,還有一些結構性因素。”
管濤表示,特朗普政策導致全球貿易體系和國際貨幣體系重置,這方面的影響會更加長久,因此現在市場普遍預期過去十多年的美元擁擠交易,變盤在即。同時,美元的調整可能也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調整的幅度可能也會比較大。
下半年人民幣穩中趨升
“今年上半年,人民幣的表現大大出乎市場預料。”管濤表示,雖然4月初在關稅擾動下境外人民幣交易價一度創出近年新低,但4月中下旬以后,兩方面因素下人民幣開始震蕩反彈。
管濤指出,一方面,是美元不強反弱大幅下跌,因此大部分非美貨幣兌美元都出現了升值,這一大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也出現了被動升值。
“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對于外部沖擊有預判、更有預案。可以看到,上半年中國經濟的韌性也是超過市場預期,并出現了不少現象級事件,如《哪吒2》、DeepSeek、宇樹機器人等,改善了市場對中國經濟復蘇和科技創新前景的預期,中國資產重估論興起。”管濤說。
總的來說,管濤表示,內外部兩方面原因之下,人民幣展現了一定的韌性。
展望下半年,管濤認為,一方面,為應對外部沖擊,中國還要進一步采取必要的宏觀調控措施,以及結構調整的改革,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勢頭。另一方面,下半年美元可能還有下行空間。
“在這兩方面因素的支持下,我覺得下半年人民幣大概率還是一個穩中趨升的走勢。”管濤說。
下半年四方面值得政策著力關注
“今年上半年,‘三管齊下’來防范化解外部沖擊之下,中國經濟出現三方面超預期。”管濤表示。
管濤指出,對于外部的新一輪經貿打壓和遏制,中國既有預判也有預案,并進行了三方面部署。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二是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全方位地擴大國內需求。三是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在‘三管齊下’的背景中,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有三個超預期。”管濤進一步指出,一是經濟韌性超預期,一季度經濟平穩起步,二季度經濟增長5.2%,為全年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奠定了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
管濤表示,二是外需韌性超預期。關稅擾動下,上半年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和去年相比非但沒有減弱,反而進一步增強。三是匯率韌性超預期。
“展望下半年,四方面值得政策著力關注。”管濤表示,一是隨著進出口活動的放緩,可能會影響相關投資和消費。因此,下半年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提升我們的投資和消費,來對沖外需(進出口活動)放緩帶來的沖擊。
二是進出口活動的放緩勢必將給企業帶來影響,因此有必要按照中央“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采取幫扶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三是由于外部沖擊也會影響國內供需關系,因此要努力促進物價溫和回升。當前宏微觀經濟的體感溫差,重要原因便是名義經濟增速低于實際經濟增速,因此這方面要進一步改善。
四是為了對沖外部擾動對市場預期和信心的影響,下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繼續發力,持續為經濟的回升向好提供助力,也是非常關鍵的。
財政政策解決償付能力問題,貨幣政策創造寬松的流動性環境
對于下半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管濤表示,當前形勢下,財政、貨幣政策各有所長。其中,財政政策要解決償付能力問題,特別是考慮到近年來包括地方政府、企業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受損。貨幣政策要解決流動性問題。
管濤指出,當前財政政策的基調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的赤字率安排是4%左右,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可以看到今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靠前發力。
“此外,財政政策還要考慮一個重要方面。接下來,海外擾動的變量到底會對企業、家庭造成什么程度的影響,關稅擾動接下來如何演化,仍需要加強調查研究,做好政策儲備來應對演進過程的不確定性,一旦有需要可以隨時發力。”管濤說。
貨幣政策方面,管濤表示,要配合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創造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同時,要通過與財政政策加強配合,發揮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功能,加大對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此外,更加關注金融穩定和資產價格,針對穩樓市、穩股市,推動相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優化創新等等。
下半年金價有望再創新高
落實到資產端,管濤表示:“我個人覺得,下半年金價有可能會再創新高。”
管濤指出,隨著特朗普政策對美元信用的影響,為非美貨幣國際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在此過程中黃金更加受益。
“當前,金價越漲越快,很重要的原因是黃金的再貨幣化。”管濤解釋說,馬克思有一句話叫“黃金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就是黃金”,就是講的黃金的金融屬性。
管濤表示,可以看到,這一輪國際金價的上漲始于2022年底。其中,2022年到2024年這三年期間,國際金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央行的購金驅動。但今年金價迭創新高的主要驅動力,不在央行而在于私人投資部門的投資購金。
“隨著黃金的再貨幣化,黃金不但是各國央行進行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選擇,也成為了私人投資多元化配置的選擇。今年金價上漲的基礎和前幾年不太一樣。”管濤說。
管濤表示,上世紀七十年代黃金和美元脫鉤時,金價最高漲了超過18倍,相對而言本輪金價兩三倍的漲幅并沒有多少,疊加下半年美元大概率進一步走弱等因素,金價的上漲還是有空間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