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那輩,總是愛鼓搗一些“土偏方”,紫蘇葉加生姜泡水喝,就是老一輩人傳承下來的偏方。
以前看家里的老人喝,覺得這種方法土掉渣,怎么會有人拿調味料煮水喝呢?長大后了解了很多養生知識,才知道老一輩人真的是大智慧。
紫蘇既能當做中藥材,又能當做廚房里的調味品,養生效果特別好。再加上驅寒的生姜,那做出來的紫蘇姜米茶,真的是驅寒養生的佳品。
精心挑選的紫蘇葉、紫蘇籽放入盆中,里面加入面粉、食鹽、小蘇打和清水攪拌均勻,這些材料能確保把紫蘇清洗得更干凈。
用手多搓洗兩遍,然后再把紫蘇浸泡幾分鐘,把表面的灰塵、蟲卵全部都浸泡出來,這樣洗得更干凈,倒掉臟水之后再用清水淘洗幾遍。
洗好的紫蘇葉和紫蘇籽瀝干水分,把紫蘇葉切成細絲,紫蘇籽切碎,這樣味道才能完全散發出來。
做紫蘇姜米茶最好選擇老姜,姜味濃郁而且養生效果好。
把準備好的生姜先放到鹽水中洗干凈,縫隙中的臟東西比較多,最好用干凈的牙刷刷洗一下。
洗干凈的生姜不用去皮,直接切成絲就可以。也不用切得太細,因為生姜里面的水分比較多,后續地烹飪中水分蒸發,生姜絲還會繼續變細。
把切好的生姜絲、紫蘇絲均勻地鋪到篦子上,冷水上鍋開始蒸。等到水開后再開始計時,大火蒸三五分鐘就好。
蒸好之后要立馬把姜絲、紫蘇絲都取出來,將它們平鋪在篦子上,放到有太陽的地方晾曬一兩個小時,讓里面的水分快速被曬干,這樣做紫蘇姜米茶的時候就能節省不少時間。
趁著紫蘇絲和生姜絲在晾曬,可以準備紫蘇姜米茶的其他配料。
取適量免洗大米倒入鍋中,開小火不停地翻炒,直到大米的顏色開始發黃,米香味被炒出來,就可以盛出來。
(要是沒有免洗大米,可以用普通大米代替,不過要先淘洗干凈,再晾曬干才能用)
等到生姜絲和紫蘇絲的水分都晾干后,再將它們一起放入鍋中,繼續用小火慢慢地焙炒,把里面的水分完全炒干為止。
這時候再把炒好的大米倒回到鍋里,再用不停地翻炒,直到姜絲、紫蘇絲和大米都混合到一起。
大概炒十分鐘左右就好,盛出來放到盤子里自然放涼。(炒紫蘇姜米茶全程都要小火,一旦火大就會炒糊,有苦味)
提前準備幾個干凈的玻璃罐,等到炒好的紫蘇姜米茶完全冷卻之后,就把它們裝到玻璃罐中保存。
(千萬不要趁熱裝,不然會在瓶子里形成水汽,影響紫蘇姜米茶的保存時間)
別看紫蘇姜米茶的做法簡單,但它的功效卻一點都不簡單,平時取一勺出來泡水喝,驅寒效果杠杠滴。喜歡甜味的話,還可以加入冰糖、紅糖來調味,味道會更香醇。
轉載自《老劉的廚房》,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