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魚的軍旅情結
——戰友情與舌尖上的記憶之七十二
賈洪國
高原的軍旅歲月深處,有縷縷味道始終縈繞心頭,揮之不去——那是西藏高原冷水魚清冽甘醇的鮮美,它似一根無形而堅韌的線,穿起了往昔與今日,牽連著曾經軍旅往事與戰友情結。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亞東溝,亞東河清亮如碧,魚群在澄澈見底的水流中閃爍銀光。連隊有幾個老兵是捕魚好手,動作熟練如行云流水,他們身手矯捷地立于水邊,眼神銳利如鷹隼,看準時機,手腕輕巧一翻,魚兒便應聲落網。我們這些新兵蛋子只敢偷偷跟在后面,屏住呼吸,眼巴巴看著老兵們嫻熟地撒網收網。那些二十公分長的亞東魚出水時鱗光閃耀,在網中活蹦亂跳,仿佛掬起了一捧流動的碎銀,映著高原陽光,明亮耀眼。
亞東魚,學名叫亞東鮭魚,那滑溜溜的身體,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細膩的筆觸勾勒而成。聽老兵們說,肉質鮮嫩無比,當紅燒時,濃稠的醬汁緩緩包裹著魚肉,每一塊魚肉都像是被賦予了魔法。輕輕咬上一口,先是感受到那微微酥脆的外皮,接著便是鮮嫩多汁的魚肉在口中散開,濃郁的香味瞬間彌漫整個口腔,刺激著每一個味蕾。那獨特的滋味,既有魚肉本身的鮮美,又有調料恰到好處的烘托,讓人仿佛置身于美食的天堂。
我們把魚偷偷帶回營房,便開始了心照不宣的開小伙。電爐上架著臉盆當鍋,簡單的油煎,便能讓它煥發出別樣的魅力。不消片刻,鮮香之氣便如云霧般悄然彌漫開來,悄然鉆入每個角落,又無聲地俘虜了每一顆年輕的心。盆中燉熟的魚,魚肉如雪般純凈,質地細膩,魚湯則濃郁醇厚,乳白得如同初凝的玉液。輕輕舀起一勺入口,鮮味瞬間在舌尖炸開,繼而如暖流般熨帖地淌過胸膛;一口咬下去,先是感受到那酥脆的口感,接著便是鮮嫩的魚肉帶來的細膩觸感。魚肉入口即化,無需費力咀嚼便自然滑入喉嚨,只留下無盡的鮮美在唇齒間徘徊,如高原風吟般綿長不絕。
那滋味,既有油煎后的香氣,又有魚肉的清甜,讓人回味無窮。清蒸亞東魚,則是另一種極致的享受。保留著最原始的鮮美,魚肉的紋理清晰可見,淡淡的魚香隨著熱氣飄散開來。夾起一塊魚肉,放入口中,那鮮嫩的口感仿佛在舌尖上舞動,輕輕一抿,魚肉便化在了口中,留下的只有那純粹的鮮美。
那時營房就在亞東溝的下司馬小鎮邊,日子雖簡單粗糲,卻因這偶然躍出的活色鮮香,生出了無限滋味與暖意。
除了亞東魚,西藏還有很多生活在雪山圣湖的冷水魚,以純凈的水質與豐富的微生物為食,孕育出了這獨一無二的鮮美。品嘗一口西藏冷水魚,味道鮮美得讓人陶醉,每一口都是對味覺的極致挑逗。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遼闊與純凈,那份來自雪山的饋贈,讓人倍感珍惜。
多年之后,我前往貴州遵義桐梓看望戰友鄧學偉。婁山關避暑度假區里,陽光稀疏地灑在石板路上,老鄧背著手,慢慢悠悠地踱進了冷水魚養殖區。他帶我們幾個西藏退役的老兵參觀,目光拂過清澈魚池里活潑游弋的魚群,聲音沉穩而親切,仿佛正輕輕翻動起我們共同珍藏的那本青春冊頁。他緩緩道:“如今亞東魚已受保護,當年河畔自由撒網的光景,只能永存心底了。”
晚上,鄧學偉邀請我和桐梓戰友代曉軍,王玉慶夫婦,重慶戰友李勇夫婦一起,在他的冷水魚餐館品嘗冷水魚全魚宴。一盆麻辣味的冷水魚端上桌來。魚片薄如蟬翼,晶瑩剔透,似精心雕琢的水晶,在奶白濃郁的湯中若隱若現。熱湯翻滾著,升騰的鮮氣裹挾著熱氣直鉆鼻腔。鮮嫩的魚肉入口即化,濃郁的湯汁在舌尖散開。我凝神看著盆中魚兒,不禁問老鄧:“這冷水魚何以如此令人趨之若鶩?”他夫人笑著接口,聲音清亮:“這魚長在婁山的山泉水里,水質清冽純凈,水溫低冷,生得慢悠悠,肉自然緊實,味道也格外鮮甜。別處啊,難尋這般地道的滋味!”
我們慢慢咀嚼著,這一刻,仿佛時間都停住了。回憶如潮水般涌來,那些和戰友一起在連隊會餐的溫馨畫面在眼前閃過。我忽然明白,這冷水魚為什么能讓老戰友念念不忘。它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情感紐帶,承載著無數老兵的回憶和情感。這份答案,就像是在歲月里慢慢發酵的美酒,越品越香醇。
思緒開始飄遠,腦海里頓時浮現出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西藏邊防亞東軍營的往事,那時候西藏邊防連隊因交通運輸不便,生活物資匱乏,但偶爾吃到的一點湖里的冷水魚,也能讓全連官兵歡喜許久。西藏湖泊里生長的冷水魚,不僅是味道好,還藏著人們對過往軍旅歲月的情感!
沒過多久,又一盆不同味型的冷水魚被端上了桌。那魚塊白得耀眼,浸在濃郁的湯汁里,蔥花和香菜隨意地灑在上面,光是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李勇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放入口中,一瞬間,鮮、香、嫩、滑四種滋味在口腔里炸開。他瞪大眼睛,滿是驚喜與詫異,原本以為只是噱頭的冷水魚,竟有如此美味。這對疑問算是初步有了驚嘆的反應,可他心里還是疑惑,這小小的魚怎么能做出這般滋味?
吃完飯后,我們幾個戰友決定探尋一番婁山關冷水魚背后的秘密。在附近的小溪邊,溪水清澈見底,能看到一群冷水魚在水底歡快地游動。溪水從山間潺潺流出,帶著絲絲涼意。“一方水土養一方魚啊。”李勇感嘆道。聽當地居民講,婁山關的冷水魚都以山泉水養殖,水質潔凈,富含各種礦物質,這使得冷水魚肉質鮮嫩且營養豐富。李勇若有所思,看來生長環境確實是關鍵因素,這算是對疑問進一步深入剖析。后來,他居然在附近的別墅區也買了一套房子,作為夏天避暑旅居使用。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賈洪國:1968 年生人,西藏軍旅五年,雙流縣報記者十年。出版有個人文學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跡 》 《 風兮雨兮》。近年來,主要精力用于采寫《尋訪戰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軍旅宥坐——尋訪戰友故事集》兩冊,50萬字已匯編成書。因為“人在變老,軍旅的記憶卻永葆青春!”把文字當成愛好經營,把生活當成詩意品味,一念花開,一念云起,在時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歲月漫漫的塵埃。
作者:賈洪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