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和人體的關系,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發為腎之華,發為血之余。
腎指的是腎氣,腎氣不足,就沒有力量把頭發固攝住,這就好比秋天的時候,樹木要把外散的精氣斂藏起來,樹葉就會紛紛脫落。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是一派衰敗之象,但只要根須還有力量,等到明年春風一吹,它照樣能吐故納新。血指的是肝血,肝血不足,頭發得不到滋養,就像失去水分的鮮花,一樣會枯萎,脫落。
也就是說頭發跟人體內兩條經脈的關系最為密切,一個是腎氣,一個是肝血,所以說治療脫發,補肝補腎是兩條比較傳統的路子。
有一個方子,專門治療肝腎兩虛導致的脫發白發,叫七寶美髯丸,也是一張古方,出自明代的《本草綱目》。
七寶是說它由七味藥組成:何首烏、茯苓、牛膝、當歸、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現在也被制成了中成藥,這里就不寫劑量了。
來看一下這個方子。
排在第一位的是何首烏,自古以來,何首烏就被譽為烏發神器,古代的那些達官貴人們為了能夠使白發轉黑,常常在洗發的時候加點何首烏進去,直到今天,何首烏依然是各種防脫洗發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何首烏之所以能烏發,是因為它可以補肝腎。不過,生首烏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古人對首烏的炮制要求是比較高的,要經過反復蒸曬才能拿來入藥,也就是現在常說的九蒸九曬,經過蒸曬之后的首烏變黑了,腎色為黑,所以制首烏補腎的力道更猛了。
枸杞子、菟絲子和補骨脂,這三味藥也是補腎的。
枸杞子大家都比較熟悉,藥性非常平和,泡茶的時候,煲湯的時候,煮粥的時候,都可以放一點枸杞子進去。
菟絲子是一種藤本植物,它既沒有根又沒有葉子,喜歡寄生在其他植物身上,然后不斷地交織纏繞,大有鋪天蓋地的氣勢。菟絲子的入藥部分是它的種子,其實藤的效果更好一些,只不過現在很少能買到。
這兩味藥妙就妙在它是平補的,也就是說不管你是陰虛還是陽虛,都可以一用,而且吃了以后還不容易上火,這在中藥當中是很難得的。
補骨脂是種子藥,種子凝聚了植物最精華的部分,你看大部分的種子都有一個堅硬的外殼,目的就是把這些非常精華的寶貴的東西包裹起來。所以,補骨脂,它不光能補,還能藏。
當歸是補血的,它主要入肝經,當歸把肝血補足的同時,還能讓補進去的血流動起來。
牛膝補肝腎,還有引藥下行的作用。
茯苓用在這里是瀉的,專門去除身體里一些多余的水濕,簡單來說,就是一邊補一邊為身體開路,只有把這些不好的東西瀉出去,好的東西才能補得進來。所以為什么有些人一吃補藥就上火,因為身體太濁了,濁氣濁水塞在經脈管道里頭,把氣血流通的道路堵了個水泄不通,補進去的營養物質不僅去不到該去的地方,反而壅滯了,壅滯了以后又會化熱化火。再加上補藥大多滋膩,這個時候,中醫往往會考慮邊補邊消。否則,你光補,但是補而不行,叫“呆補”,加入茯苓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整個方子補瀉平衡。
最后,什么樣的人適合用這個方子呢?
第一,熬夜的人,尤其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熬夜消耗的是腎中精氣,你又熬夜加班,或者熬夜看電視,打游戲。中醫講,久視傷肝,肝又主藏血,肝是身體里的血庫啊,看東西看的久了,那肝血就像你手機里的電量一樣,噌噌往下掉。
第二,勞動強度大的人,適當勞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因為它能加快氣血循環,但是過度的勞損勞累對身體來說,就變成了一種負擔。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外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以后腰酸背痛的,中醫是怎么說的?腰為腎之府。這也是腎精消耗過度的表現,長此以往,哪還有多余的營養來濡養毛發?
第三,人到中年以后,腎中精氣衰弱,導致的這個脫發白發也可以用此方來調養。腎是先天之本,腎氣就是先天之氣,是從母親胎里帶來的,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減弱,弱到一定程度以后,頭發就長不好,其實不光是頭發,牙齒也容易出現問題,比如,松動、脫落,中醫認為,牙齒是骨之余氣所化,而腎又主骨,生髓。所以說腎氣很關鍵。當然,人老了以后,頭發變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個不必太過強求。
(哲醫論壇——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聯系我們刪除:bflzyb
往期經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