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15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中美關稅休戰截止日期可變通,雙方談判態勢良好。這一表態,置于當下復雜的國際貿易博弈背景下,有著諸多深層含義。
近期,特朗普政府宣布自8月1日起,對歐盟進口商品加征30%關稅。此消息一出,國際輿論嘩然。長久以來,歐美在貿易領域雖時有摩擦,但如此高比例的關稅加征,無疑將矛盾推至新高度。歐盟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迅速行動起來。歐盟委員會表示,若與美國貿易談判失敗,準備對價值720億歐元(約84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產品征收額外反制關稅,并已制定出詳細的202頁反制商品清單。清單上,從飛機、汽車等高價商品,到威士忌、釘子等日常用品,一應俱全。此前,歐盟計劃對肯塔基州產波本威士忌征50%關稅時,特朗普曾強硬回應,若實施,美國將對歐盟酒類產品征200%反制關稅。如今看來,雙方互不相讓,貿易戰一觸即發。
歐盟(資料圖)
在這一輪貿易對抗中,德國的態度備受關注。德國總理默茨明確表示,美國不應低估歐盟采取關稅反制措施的決心。德國作為歐盟經濟的“火車頭”,汽車等制造業是其經濟支柱。美國加征關稅,德國車企將遭受重創。若美國30%的關稅落地,德國汽車出口成本大幅增加,在美市場競爭力銳減。而歐盟對美國汽車等產品反制,也將沖擊美國相關產業,通用、福特等車企同樣面臨銷量下滑風險。雙方你來我往,讓跨大西洋貿易關系變得極為緊張。
幾乎與此同時,第58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會議期間,美國關稅戰的陰影籠罩著東盟各國。美國將“對等關稅”實施日推遲到8月1日,且諸多東盟主要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泰國等,均被列入美國關稅征收名單。印尼眾議院第一委員會副主席戴夫·拉克索諾指出,美國對印尼征收32%的進口關稅,將嚴重沖擊印尼工業、銀行業及整體經濟。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聲明稱,美國“單邊”關稅會擾亂兩國間互利的企業、供應鏈和投資流動。泰國相關機構也表示,美國擬對泰國產品征收36%進口關稅,制造業將承壓,工人或首當其沖。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東盟國家態度明確且一致。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呼吁,東盟各國應團結應對日益嚴峻的外部壓力,反對將貿易壁壘當作地緣政治競爭工具,增加東盟內部貿易,減少對外部大國戰略依賴。東盟外長們在聯合公報草案中表示,對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和國際經濟格局不確定性增加,特別是與關稅有關的單邊行動表示擔憂,認為關稅“適得其反,可能加劇全球經濟分裂,對東盟經濟穩定和增長構成復雜挑戰”。這清晰表明,東盟堅決反對美國破壞現有貿易規則的行徑。
馮德萊恩(資料圖)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本意是想通過強硬手段,在貿易談判中獲取優勢,迫使其他國家讓步,以實現其所謂“美國優先”目標,減少貿易逆差,重振美國制造業。但從目前局勢看,結果事與愿違。歐盟的強勢反擊,東盟國家的一致抵制,讓美國在國際經貿領域陷入孤立。國內方面,美國企業也怨聲載道。高關稅導致進口原材料成本上升,企業利潤被壓縮,不少企業面臨減產甚至倒閉風險,進而影響就業,引發民眾不滿。
在此情形下,美國財長貝森特當地時間7月15日急忙表態。他稱原定于8月12日到期的中美關稅休戰截止日期具有靈活性,市場不必擔憂;還透露中美談判態勢良好,希望盡快與中方會面,地點可能在第三國,時間或在下月初。貝森特特別提到“中國有我們想要的東西”,外界普遍猜測,這其中很可能涉及稀土和技術合作等領域。中國是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稀土在高科技、軍工等領域應用廣泛,美國諸多產業對中國稀土依賴度高。在技術合作方面,中國近年來在5G、人工智能等領域發展迅速,與中國合作,有助于美國企業提升競爭力。
美財長(資料圖)
此外,芯片制造商英偉達獲許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貝森特證實這是特朗普政府與中方談判一部分。此前美國對這類高端芯片出口管控嚴格,如今政策松動,側面反映出美國在經貿問題上對中國的妥協,也凸顯出美國在當前貿易困境下,急于通過與中國緩和關系,尋求突破。
這場由美國挑起的關稅戰,已使全球貿易秩序紊亂。歐盟、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反制,顯示出美國單邊貿易政策不得人心。美國財長向中國示好,也表明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戰中逐漸陷入被動。未來,中美經貿談判走向、美國與歐盟及東盟貿易關系如何發展,都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格局,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