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亞洲這邊,其實早就脫離了美方的掌控!只是,囂張的特朗普后知后覺而已。就在剛剛過去的兩三天時間里,特朗普連收了兩大噩耗,他最怕的局面已經出現了。而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不爽的是:中國到現在還在狂拋美債。這到底怎么回事?
韓國突然“反水”,特朗普被潑冷水
特朗普最近有點煩。原本以為憑借“美國優先”的關稅大棒,可以把亞洲盟友牢牢綁在自己的戰車上,沒想到第一個“掉鏈子”的竟是美國在東亞最核心的盟友——韓國。
7月17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在青瓦臺的一場午餐會上,對著韓國政壇元老金鐘仁說出一番讓美國坐不住的話。這位以“平民總統”形象上臺的領導人,先是按慣例強調“美韓同盟是國家安全支柱”,但話鋒一轉就談到臺海問題:“臺灣和大陸的關系,與我們韓國無關,無論臺海發生什么,都無關!”
這可是韓國總統首次在公開場合明確表態不介入臺海事務。要知道,就在半個月前,五角大樓高層還在東京和堪培拉四處游說,希望日本、澳大利亞就臺海問題發聲,結果這兩個美國最鐵的盟友都選擇沉默。反倒是韓國,這個長期被視為美國在東亞“看門狗”的國家,率先給了美國一記耳光。
更讓特朗普頭疼的是,韓國政府近期正在和美方談判收回韓軍戰時指揮權。根據韓國防部提名人選安圭伯的說法,李在明政府計劃在任內完成這一歷史性移交。
一旦成真,駐韓美軍的行動將受到韓國政府直接制約。想象一下,如果臺海真的爆發沖突,李在明完全可以援引指揮權協議,要求駐韓美軍不得參與任何軍事行動,甚至直接撤離韓國本土。這對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布局來說,無異于釜底抽薪。
其實,李在明的“叛逆”早有端倪。他上任后提出的“實用主義外交”,核心就是在中美之間走鋼絲——既不放棄美韓同盟的安全框架,又想恢復因尹錫悅親美路線受損的中韓關系。
這種策略在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后遇到考驗:美國要求韓國設立40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基金,否則將對韓國商品加征25%關稅。這筆錢相當于韓國年度國家預算的80%,直接觸動了韓國的經濟命脈。
面對美方壓力,李在明選擇了“經濟妥協、安全自主”的策略。他一面派出特使向美國解釋“韓國永遠心向美國”,一面加速推進戰時指揮權談判。
這種“口惠而實不至”的做法,讓美國陷入兩難——如果強行施壓,可能徹底激怒這位支持率超過60%的民選總統;如果妥協,又會讓美國在東亞的威信掃地。
日本暗度陳倉,特朗普啞巴吃黃連
就在韓國讓美國焦頭爛額之際,另一個東亞盟友日本也在悄悄“搞事情”。7月15日,日本政府發布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將中國稱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并首次在臺海問題上指手畫腳,聲稱要“維護地區穩定”。表面上看,這是日本在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但背后卻藏著日本自己的小算盤。
這份長達39頁的白皮書,用大量篇幅渲染中國在南海和臺海的軍事活動,甚至將中俄戰略協作比作“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的威脅。日本防衛省還宣布,將大幅增加防衛預算,重點研發可擴大反擊能力的導彈系統。這一系列動作,表面上是針對中國,實則是為日本突破“和平憲法”、實現軍事正常化尋找借口。
更讓美國不爽的是,日本在經濟上并不買美國的賬。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設立類似韓國的對美投資基金,但日本首相石破茂一直采取拖延戰術。
今年4月,美國對日本商品加征25%關稅后,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已經跑了7趟華盛頓談判,卻始終不愿在核心問題上讓步。日本媒體甚至調侃說,美國的關稅大棒在日本身上“打下去像棉花一樣軟”。
這種“安全上緊跟美國、經濟上保持獨立”的策略,讓日本在中美博弈中左右逢源。一方面,日本借美國之力渲染“中國威脅”,為自身擴軍找理由;另一方面,日本又不愿像韓國那樣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
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給日本的關稅威脅信時,日本外相巖屋毅卻在吉隆坡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承諾“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這種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讓美國有苦說不出。
中國拋售美債,美國財政部坐不住了
就在特朗普被亞洲盟友“背叛”搞得焦頭爛額時,美國財政部又收到一個壞消息:中國還在繼續拋售美債。根據美國財政部7月17日公布的數據,中國5月減持9億美元美債,持倉量降至7563億美元,連續三個月減持。從2022年至今,中國累計拋售美債超過2800億美元,持倉量創16年來新低。
這已經不是中國第一次用美債作為反制工具了。早在2025年3月,美國單方面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后,中國就迅速反制,對美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加征關稅,導致美國貿易商想出“偽裝阿根廷大豆”的歪招。如今,中國拋售美債的動作,同樣是對美國在臺海、南海問題上挑釁的回應。
中國拋售美債的邏輯很簡單:通過減少對美元資產的依賴,降低美國將美元“武器化”的風險。俄烏沖突期間,美國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的做法,讓中國深刻意識到“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危險。
因此,中國在減持美債的同時,大幅增持黃金和歐元資產,外匯儲備多元化比例已超過40%。這種“去美元化”的策略,正在動搖美國霸權的根基。
對美國來說,中國拋售美債帶來的壓力是實實在在的。美債規模已突破36萬億美元,占美國GDP的123%,每年利息支出超過9000億美元。
如果中國持續拋售,可能引發美債收益率飆升,推高美國政府的融資成本。更嚴重的是,這會削弱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2024年第三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降至57.4%,創30年新低。
面對這種局面,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坐不住了。她在國會聽證會上多次呼吁中國“負責任地管理外匯儲備”,但中國用實際行動表明: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不會屈服于任何外部壓力。正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報告指出的,2025年可能成為美債崩盤元年,美國的債務危機正在加速美元霸權的衰落。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