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血濃于水"這句話在家庭矛盾中總是被反復提及,尤其是當親人之間因為金錢發生爭執時。多少家庭因為借錢不還而反目成仇,又有多少人在親情和公平之間艱難抉擇。
我從未想過,一本普普通通的賬本,會顛覆我對外婆和舅舅十多年的認知,也讓我明白了親情有時遠比表面看到的要復雜得多。
外婆家的老宅坐落在小鎮的東邊,那里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槐樹,夏天能遮住半個院子的陽光。我站在院子里,看著眼前忙碌的人群,心情復雜到難以形容。
今天是舅舅的追悼會,他因突發心梗離世,年僅四十八歲。
"來的人挺多啊。"爸爸站在我身邊,語氣平淡得不像是在參加自己小舅子的葬禮。
我點點頭沒說話。舅舅生前在鎮上口碑很差,欠了不少人的錢從不歸還,我本以為來送他最后一程的人不會太多。
"你媽呢?"爸爸環顧四周問道。
"在屋里陪外婆。"我低聲回答。
媽媽是家里的長女,舅舅是唯一的兒子。按理說,兄妹倆應該感情深厚,但實際上,他們幾乎不說話。原因很簡單——舅舅欠我家的錢從不還,每次媽媽討債,外婆總會擋在舅舅前面,指責媽媽"不懂親情"。
我正想著,身后傳來一陣喧嘩。回頭一看,是幾個陌生男人闖進了院子,其中一個中年男人大聲嚷嚷:"死了也得還錢!他欠我家十萬塊錢整整五年了!"
院子里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幾個堂哥迅速上前攔住那些人,我爸也趕忙過去打圓場。
屋內,外婆聽到動靜,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她今年已經八十三歲,身體一直不錯,但舅舅的突然離世仿佛一夜間抽走了她全部的精氣神。
"怎么回事啊這是?"外婆顫抖著聲音問道。
"老太太,我不想在這種場合鬧事,但你兒子欠我的錢,我總得要回來吧?"中年男人語氣軟了一些,但態度依然堅決。
外婆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孩他爸走得早,我一個人把他拉扯大,容易嗎?他這人是有點糊涂,可現在人都沒了,你們還來要錢,有這個道理嗎?"
我站在一旁,看著外婆佝僂的背影,心里五味雜陳。這一幕似曾相識——每次舅舅欠債不還,外婆總會搬出"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大旗來護短。
媽媽從屋里出來,輕輕扶住外婆:"媽,別激動,有事好商量。"
外婆甩開媽媽的手:"有什么好商量的?你是不是又想說你弟弟的不是?你這個當姐姐的,從來沒照顧過弟弟,現在人都走了,你滿意了?"
媽媽的臉色瞬間蒼白,眼眶泛紅,卻一句話也沒說。我心疼地上前扶住媽媽,瞪了外婆一眼。
氣氛劍拔弩張之際,一直沉默的爸爸突然開口:"各位,今天是追悼會,有什么事等辦完事再說。欠的錢我們家里人會想辦法解決,請各位給死者一點尊重。"
追悼會結束后,親戚們陸續離開,只剩下我們直系親屬。外婆坐在堂屋的太師椅上,眼神空洞地望著舅舅的遺像,不時抹著眼淚。
媽媽坐在一旁,神情疲憊。這些年,舅舅欠下的債務讓她飽受煎熬。我家條件不差,但舅舅總是變著法子借錢,從不歸還,外婆還總是偏袒他,指責媽媽不夠大度。
"媽,舅舅的債務怎么辦?"我小聲問媽媽。
媽媽搖搖頭:"能怎么辦?不能讓你外婆操心,只能我們想辦法。"
"憑什么啊?"我控制不住地提高了聲音,"舅舅借錢從來不還,外婆還總護著他,憑什么這些債務要我們承擔?"
外婆聽到我的話,抬起頭,眼神銳利地看著我:"你這孩子,說什么呢?你舅舅走了,這些債自然是家里人幫著還。他是你媽的親弟弟,你媽不管誰管?"
我剛要反駁,媽媽捏了捏我的手,示意我不要再說。我知道媽媽這一生都在忍讓,為了家庭和睦,她寧愿咽下所有的委屈。
"媽,債務的事我們會處理,您別擔心。"媽媽溫和地說,"現在主要是要整理小弟的遺物,您有力氣嗎?要不明天再說?"
外婆擺擺手:"今天就整理吧,拖著我心里難受。"
于是,我們開始收拾舅舅的房間。舅舅一直住在外婆家,自從外公去世后,他就成了外婆的依靠。房間里堆滿了雜物,衣柜里的衣服亂七八糟,床底下塞滿了酒瓶和煙盒。
"這些年他過得真邋遢。"媽媽嘆息道,一件一件地整理著舅舅的衣物。
我幫著清理書桌,發現抽屜里有幾疊欠條和銀行卡。"媽,你看這些。"我把東西遞給媽媽。
媽媽翻看著欠條,臉色越來越難看。這些欠條顯示,舅舅欠下的錢遠比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
"怎么會這樣..."媽媽喃喃自語。
"姐,你在翻什么呢?"外婆撐著拐杖走進來,看到媽媽手中的欠條,臉色瞬間變了,"你翻他的東西干什么?這是不是太不尊重死者了?"
媽媽抬頭,眼中閃爍著淚光:"媽,您知道小弟欠了這么多錢嗎?光這些欠條加起來就有五十多萬。我們家里人哪有這么多錢還?"
外婆沉默了片刻,突然說:"你們先出去,我想一個人待會兒。"
我和媽媽對視一眼,默默離開了房間。剛走到門口,就聽到里面傳來翻箱倒柜的聲音。
"外婆在找什么?"我問。
媽媽搖搖頭:"不知道。"
過了大約半小時,外婆出來了,手里拿著一個看起來有些年頭的賬本。
"你們都過來。"外婆的聲音出奇地平靜,"有些事,是時候讓你們知道了。"
我們圍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外婆將那本陳舊的賬本放在桌子中央。
"這是我記了三十年的賬。"外婆的手撫摸著賬本封面,聲音有些顫抖,"從你舅舅二十歲開始,我就把每一筆都記下來了。"
媽媽困惑地看著外婆:"媽,您這是什么意思?"
外婆深吸一口氣,翻開了賬本。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日期、金額和簡短的說明。我湊近一看,大多是"小勇借款"、"還小勇醫藥費"、"小勇買車借款"之類的條目。
"你們一直以為我偏心你舅舅,覺得我護著他不還錢。"外婆的眼神變得銳利,"可你們知道他為什么總是缺錢嗎?"
沒等我們回答,外婆翻到賬本中間的一頁,指著上面的記錄:"你舅舅二十八歲那年查出肝病,醫生說要長期吃藥,還可能需要換肝。那時候你媽剛結婚不久,你爸的生意也剛起步,我不想給你們添麻煩。"
我和媽媽驚訝地對視一眼。舅舅有肝病?這是我們從未聽說過的事情。
"他每個月都要吃很貴的藥,有時候病情嚴重了還要住院。這些年,光醫藥費就花了上百萬。"外婆繼續翻著賬本,"他工作不穩定,收入有限,我的退休金也不多,只能東借西湊。"
"可是媽,他常年喝酒抽煙,肝病病人能這樣嗎?"媽媽質疑道。
外婆搖搖頭,苦笑一聲:"你以為那是真的酒嗎?是醫生開的藥,他怕別人知道他有病,就把藥倒在酒瓶里隨身帶著。至于煙,那是他的精神寄托,我勸過很多次,但他就是戒不掉。"
我震驚地看著賬本,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多:"那為什么舅舅要向那么多人借錢?為什么不跟我們說實話?"
"他有他的尊嚴。"外婆的聲音低沉下來,"男人嘛,總覺得生病是軟弱的表現。再說,他是你媽的弟弟,總不能一直伸手向姐姐家要錢。那些年,他確實借了很多,但大部分都用在了治病上。"
我看向媽媽,發現她的臉上已經滿是淚水。"媽,為什么不告訴我們?如果我知道小弟生病了,我不會..."
外婆打斷了媽媽的話:"他不讓說。他說如果讓你們知道了,你們肯定會掏錢給他治病,可他不想拖累你們。尤其是你,姑娘家嫁出去了,他不想給你添麻煩。"
外婆翻到賬本的最后幾頁,指著一個數字給我們看:"這些年,他向你們借的錢,我都記著呢。一共二十三萬五千塊。"
接著,外婆從賬本后面抽出一張銀行卡:"這張卡里有三十萬,是我這些年攢下來的,還有你舅舅的一點保險金。我想先把欠你們家的錢還上,剩下的用來還其他債務。"
我無法形容那一刻的感受,震驚、愧疚、悲傷交織在一起。多年來,我們一直將舅舅視為一個不負責任、好吃懶做的人,卻不知道他背負著如此沉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