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居民群眾、社區干部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推動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以務實舉措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近日,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組織魯能西路社區、紫福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分別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進一步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
智能程序激發家庭垃圾分類熱情
魯能西路社區圍繞居民的日常垃圾分類開展了一場別樣的“綠色生活”交流會,重點推廣街道自主研發的“龍塔垃圾分類管家”小程序。該系統通過簡便操作實現高效管理:居民日常拍攝垃圾照片上傳,AI自動識別分類并累積積分,積分可兌換實用的生活用品。這種“線上操作+智能識別+人工輔助”的模式,顯著提高了居民參與便利性和分類準確率。
交流會上,多位分類積分領先的居民分享實用經驗:有家庭設置分類提醒鬧鐘確保定時投放,有住戶在廚房配置多色垃圾桶實現源頭分揀。物業指導員與志愿者現場解答了電池回收、大件垃圾處理等常見難題。活動最后,龍塔街道特別表彰了部分優秀分類家庭,通過榜樣帶動作用,在社區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魯能西路社區垃圾分類優秀家庭代表合影。朱星 攝
系統培訓強化干部實戰能力
近期,紫福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社區干部、網格員開展專項能力提升培訓。課程聚焦基層工作實際需求,創新采用“課堂講授+實物教學+情景模擬”三維模式。針對工作中常見的分類模糊問題,培訓以20余種“邊界物品”為案例深入剖析,通過現場拆解廢舊滅火器、演示電子廢棄物處理流程,明確分類標準;借助動態流程圖,清晰展示垃圾從投放、收運到終端處理的全過程。在模擬考核環節,參訓人員通過角色扮演,演練入戶宣傳、桶邊督導等場景。“現在處理舊家具拆分后的分類問題,心里有底多了。”一位網格員在完成舊沙發分類模擬操作后表示。
社區還同步建立微信工作群,定期推送政策解讀和典型案例,形成“線上答疑+線下實踐”的長效學習機制,為構建“干部帶頭-網格落實-居民參與”的工作格局奠定基礎。后續,紫福路社區將啟動“垃圾分類進小區”專項行動,組織受訓干部深入各小區開展現場指導,通過專業力量助推居民把分類習慣養成,持續優化社區生活環境。
紫福路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專題培訓。王嘉 攝
通過系列活動,切實增強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理解,也幫助社區干部直觀認識分類工作對基層治理的重要意義。下一步,龍塔街道將進一步加大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力度,持續開展各類垃圾分類宣傳和培訓活動,更好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走深走實,推動城市治理更加精細化、群眾生活更加品質化。
通訊員 朱星 王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